关于扩权强县有关情况的调查与研究(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级职能部门需要下放的权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没有大的制约。扩权强县对经济强县,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超过市的县作用明显,对这些县摆脱“市压县”、“市卡县”、“市挤县”、“市抽县”的束缚,无疑是一场革命。我市的**县、**县可支配财力有限,仍需要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不存在上述情况,从长远看有积极的作用,但短期内作用不够明显。在调查中,**县甚至担心,扩权强县政策试行后,市级对其的转移支付和补助将会减少,建议市上一如继往支持扩权县的发展。
三、扩权强县的趋势
从全国大背景看,扩权强县是一种趋势,是“省管县”的有序过渡。目前,“省管县”已经由学者讨论层面进入国家政策层面。2005年,温家宝总理曾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财政上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十一五”规划中对推进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进行了肯定,而且还提出“逐步减少行政层级”。许多学者认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省管县”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障碍,有的建议增加省级数目来减小省的规模,有的建议先把财权和人事权提出来,削弱地级市对县级的限制,有的建议把五级政府层级改革为中央、省、市县、乡四级,改革的方向应该朝减少行政层级方向进行;还有的建议,经济强县需要扩权,经济实力弱的县更需要扩权。
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湖南等10省先后实行了“省直管县”试点。在试点中,也出现一些典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浙江省义乌市(县级市)通常被作为扩权强县的成功范例,但义乌有其它地区难以学习和参考的成功经验,一是义乌的经济实力比其上一级金华市强,二是浙江省四次对义乌进行了放权,赋以它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做到了“能放则放”。再如,实施扩权强县政策也有搁浅、受阻的地区。2006年初,江苏省人代会上曾明确要求推进省管县改革,当年12月却因种种原因被迫停了下来。2003年,湖北省将239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一些县,但实际运行来看,落实较好的只有87项,未能落实的有99项,缺乏可操作性的有27项;也有部分地级市把所辖的经济强县变为区,使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受到一定阻碍。
改革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扩权强县—省管县也是一个探索试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可能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认为,扩权强县,是新形势下市县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将使市和县之间重新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公共行政权力资源,加强了县级管理权限,弱化了市对县级的控制与干预,从而将形成新型的“竞争—合作—分工” 市县关系格局。
四、扩权强县的应对措施
扩权就是“放权”,实质是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过程成本”,势在必行。市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扩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衔接,切实做到放权到位。扩权县要强化改革和发展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沟通联系。扩权强县涉及发改、财政、国土、国税、物价等部门,省政府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市级各相关部门及早加强与省级职能部门的联系,搞好上下工作衔接,在省级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办法时充分考虑市、县发展现状。
2、强化对扩权县的业务培训。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扩权县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扩权县政府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县一级政府的行权能力,使扩权县减少因扩权带来的不适应期。
3、扩权县应做好应对工作。列入扩权强县试点的县,只是为县域发展提供了一种相对较好的发展环境,赋予县更大的发展自主权,但自主权并不代表发展能力。列入扩权强县的**县、**县,要跟踪研究中、省关于扩权强县的有关政策,吃透精神,做好应对,用足用活扩权政策,用扩权达到强县的目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扩权强县有关情况的调查与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扩权强县有关情况的调查与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