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结合我县实际,要出色完成“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需围绕强化产业导向,力争扩张总量,努力提高质量,朝着“发展现有的、壮大引进的、增收加工的”三大方向努力,使产业层次得以提升、产业领域得以拓展、农民收入得以增加。
第一、发展现有的。积极完善市场硬软设施建设,培育市场流通体系,围绕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体制,加强资源的资产化核算,有效实行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无序开发与环境污染,加快县域自然资源产业化综合开发进程,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造名牌、培育特色,使现有的竹木制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加工等产业层次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壮大引进的。以彭月产业转移承载区为主要载体,抓住温州市中心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良机,充分利用产业转移承载区的交通优势,加快沿线优势资源开发,引导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着重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展,逐步提高要素资源和经济产值集聚比例,形成全县产业发展主轴,大力推进与此相连的交通网络、电力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优惠的政策、到位的服务保持泰顺招商引资热度不减。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泰顺的工业经济在总量上得以壮大,在产业领域上得以拓展,在产业关联度上得以增强,通过实施“招进一批、投产一批、壮大一批”,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泰顺工业经济的新生主力军。
第三、增收加工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政府的倡导、指引和优惠政策,鼓励民间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劳动力具备到非农业就业的基本技能;以义乌小商品市场、温州打火机生产基地为来料加工的主要目标,尽快发挥泰顺驻义乌来料加工联络处的功能,开展来料加工、劳务输出等工作,为本县农民提供信息和相关服务;积极扶持若干乡镇发展以家庭生产为主的“委托加工”型块状经济,提高就业能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梯度推进”和“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多种形式、有利发展”的原则,参照“利众”模式,逐步推进欠发达地区下山脱贫、共同致富。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汇报材料泰顺县经贸实绩评价分析材料(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