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工作也成绩显著。近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淮北地区历史,汉画像石,大运河,古陶瓷等研究项目,出版了《柳孜码头发掘报告》二册,发表各类学术文章70多篇,近40万字,为淮北的历史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文物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淮北市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文物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身负全市文物管理工作职责的博物馆,在人手少,资金短缺等困难下,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近年来,完成了两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市境内的文保单位,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物普查同时,认真落实了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为全市文保单位树立了标志牌,划定的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方案。在文物发掘工作中,近年来,博物馆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古墓葬数十座,特别是1999年4月开始的柳孜码头的发掘和2004年12月的市保单位双垄孜谷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1999年的柳孜码头发掘历时200多天,共出土唐代沉船4艘,唐宋陶瓷器近千件,唐宋时期全国各大窑口的瓷片万余片,宋代石筑码头一座,这不仅是对考古学补史,证史有巨大作用,而且解决了通济渠流经地点和路线这一历史悬案,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次发掘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柳孜码头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去年的双垄孜墓葬发掘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出土了700多片铜镂玉衣的玉片,几十件釉陶,其中釉陶博山炉及釉陶楼,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发现这么大的墓葬,这么多的玉片在安徽省也属首次。近几年,我市基本建设工程较多,各处的施工工地发现墓葬也很多,仅三中墓葬一次发掘汉墓21座,出土了500余件陶器,铜镜等文物。这些墓葬的发掘大大丰富了馆藏,而这其中,无不浸透着博物馆全体人员的汗水和辛苦。
为保护文物古迹,近年来,市博物馆主动配合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对省级文保单位两处进行了维修。2004年申报并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两处。对重要的文保单位,他们还与专人签订保护协议,并定期到各点进行巡查,发现有损毁、盗掘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另外,还积极配合基本建设们认真进行基建工地文物勘探工作。2004年,就完成文物勘察4处。
四、文物安全措施得力,确保无责任事故
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是他们的传统,该馆曾多次被评为安全先进单位。馆里的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制度细致,责任落实。新馆建成后,专门配有8名保安人员,昼夜巡查,全天候24小时监控。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有效,近5年来未发生文物流失、损毁的责任事故,也未发生文物藏品被盗案件。同时他们还不断协同公安部门打击各种盗掘古墓葬和破坏文物遗存的行为,为保护全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淮北市博物馆成立于1976年,一个机构二块牌子,兼负文物管理所的职责。多年来,该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规,扎扎实实地做好文物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创文博工作的新局面,为淮北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机构健全、职责落实。淮北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工作繁重。而该馆只有十多人。为抓好全市的文博工作,他们首先狠抓了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设立了保卫部、保管部、群工部、陈列部、考古部及研究室、办公室等机构,做到了分工精细,任务明确。同时,还陆续制定和完善了《劳动纪律》、《奖惩条例》、《岗位责任制》等20多个制度,从而保证了文博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
二、博物馆工作卓有成效。在新馆舍未建前,博物馆根据馆情,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文物收藏、保护、整理、保管和研究、宣传等方面,全面的展开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馆藏文物都进行了建卡、拍照、绘图、测量、建档等基础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库房管理有严格的制度,文物出入库,人员出入库都有据可查。1999年,我市境内出土发掘了唐代古木船4艘,为保护好这些古船,该馆成立了保护小组,外请了泉州及省博专家制定了保护方案。在近6年的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人员昼夜值班,对古船喷洒药剂,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温度、湿度、天气、喷药量、船体变化等数据的监测、记录。由于没有先进经验可借鉴,他们就成立了“古船保护”科研课题组,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科研攻关,多次论证和更新保护方案。现在,古木船已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脱水,定型、防腐等工作,已移至博物馆内,对外展出。由于保护成效显著,得到专家的赞肯。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先进事迹市博物馆先进事迹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