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混乱,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前瞻性,还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
我县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后进行了四次,由于每次改革之前都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因此粮食部门的领导们往往缺乏必要的准备,又加之局领导更换频繁,他们来粮食部门的时间不长,对上面的政策也不是很清楚,在改革上不免为了应付上级,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还有的对上级敷衍塞责,对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不负责任。每次改革搞一套方案,因为缺乏调查研究和缺乏民主,方案根本不考虑政策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更不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个方案之间的改革同时没有连惯性。改革总在纠正以前的错误和问题。如此反复而已,根本没有新内容。改革的结果是越改问题越多,解决了老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最根本的是没有涉及到产权制度。这就是历次粮改不彻底的真正原因。
四、我县国有粮食企业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涉及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涉及全县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了构建和谐的弥勒经济文化社会,保持和促进我县的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我县国有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进程和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既要找准思路,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既要给企业和职工有压力,同时也要考虑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在资源用于改革,又要重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财政上给予必要投入和支持。做好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对构建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弥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明确新一轮粮改的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我县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
新一轮我县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明确产权,确定国家、企业和职工的责权。加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转换和结构优化。全面有序地深化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使国有资产全面有序地从国有领域退出,转由企业或职工所有,或转由国家、企业、职工个人同时控股经营,促进我县粮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产权制度改革要从大局出发,要同时照顾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要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制度改革中,一定要做好程序性的工作,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参与作用,杜绝低价和压价出售国有资产的现象,防止将国有资产暗箱操作转变为个别领导或某一个人所有而牺牲职工利益的行为。产权制度的改革,职工比较关心自己的去向和对资产的拥有份额,是个很敏感的问题。一是要从程序上、实体上妥善做好产权制度的改革,分配好各方面的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县粮食企业的快速、健康和稳定发展。
2、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对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规范公司行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调整现代企业的行为规范。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它将变成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特别是管理,非常注重程序化、民主化。它追求的目标是唯一的,那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现代企业管理的程序化要求,基本上已经体现在《公司法》里边。要确保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真正转化为现代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的制度,就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改革。要设立符合《公司法》要求的各层权力机构和管理、监督机构,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只有这样,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才不会走弯路、走回头路,粮改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矿企业县级国有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