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六:“你所在党组织党员交纳党费情况如何”调查结果
及时主动交纳等到催时才交有些长期不交纳不清楚
127人`65人`6人`2人
63.5%`32.5%`3%`1%
4、部分党员心理复杂,与党的感情逐渐疏远。一是“怀疑心理”。当前,腐败现象被农村党员认为是党内存在的最大问题(见表七),也是最令人深恶痛绝的问题。由于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腐败干部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这使不少农村党员感到党内的腐败现象已相当普遍和严重,从而对身边的镇村党员干部也产生了不信任感,对党组织的有些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抵触情绪。二是“抱怨心理”。一些入党多年、曾经长期担任村干部的老党员反映,过去自己为党为人民工作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现在却由于年老体弱生活陷入困境,觉得党组织对他们一代人不够公平,对党感到失望。另外,个别因病致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党员由于生活贫困,感到党组织对弱势群众欠关心,内心对党组织也存有一定的“抱怨心理”。
表七:“你认为目前党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调查结果
腐败现象脱离群众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内缺乏民主其它
87人 41人 54人 12人6
43.5% 20.5% 27% 6% 3%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来探讨: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促使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出现适度分离。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全方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已由过去的“无限职能”向“有限职能”转变,对微观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职能正日益弱化,参与分配社会公共资源的功能也逐步被政府公共组织所取代。在这种大背景下,村级党组织依托传统的资源分配权来影响和控制党员的能力正在不断下降,相反党员个体自觉参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在日益提高,利用市场资源来实现个人目标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样,党员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对党组织的依赖性开始下降,与党组织的关系出现适度分离,随之党员对党组织的关心程度与以往相比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是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改革开放产生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相适应,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滋长和蔓延。农村党员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也自然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党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大,有的甚至对参不参加组织生活表示无所谓,这说明目前党员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调查还发现,个别农村私营企业主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看作是寻求政治上的保护,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的需要。可以说,部分党员入党的功利思想较为突出,往往对党组织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组织纪律观念相当淡薄。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效果不够明显。根据调查反映,不少受访者表示目前党员管理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选择“差”的有39人,占受访者总数的19.5%。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没有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缺乏新鲜感和针对性,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多数仍停留在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上,灵活性不够,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党员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或解释。与此同时,现在一些村级党组织领导存在“没有民主盼民主、有了民主怕民主”的矛盾心理,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认识比较模糊,尊重和维护党员权利较为欠缺。表八是对党员行使党内民主权利情况的调查,有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行使民主权利情况“差”,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各地在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加之党员主张和维护自身权利的平台也尚未完全建立,党员对于各种侵害党员权利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反映渠道,因此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村级党组织内聚力问题的调研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