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几点建议(5)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发展思路。在产业带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要加强农产品加工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选准发展项目,以扩大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建设加工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壮大企业群体,拓展产业基地,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块状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农产品加工加工技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拓宽加工层次深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满足人们对营养、方便、高质量、多种类食品的需求。要做好市场预测,加强科研攻关能力,技术开发要有适度的超前性,为农产品加工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将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管理系统,制订、修订一批农产品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消灭无标生产,培植名牌产品,提高竞争力。
3、加快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农业块状经济。在种养业区域化布局和加工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兴办加工专业园区,形成以加工园区为载体,加工业与种养业联动发展的农业块状经济。要使加工园区不仅成为农产品加工中心,而且能够带动这一区域发展,成为种子种苗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出口销售中心,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块状经济新格局。
4、让农民成为加工业的参与者。农产品加工要使农民真正受益,就必须由农民自己直接参与。 “龙头”企业不能把农民作为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要在农产品加工的旗帜下,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产品加工业转移,使之转换农民身份,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力,让农民获得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附加值平均利润率。为此,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改变城市企业和外资企业垄断农产品加工业的状况,为农民让出一部分市场。因为,这是当前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出路,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解决好产业带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1、积极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入股,使用权转让、转包、互换、租赁、反租倒包或其它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土地规范、有序地集中。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搞活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有效途径,强化中介服务,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
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开放产区粮食流通渠道。对已推出保护价范围的品种应全面放开销售渠道。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贮备任务,科学规划,保质保量按订购价完成国家、省、县三级粮食贮备任务,并由政府负责专贮粮的盈亏补贴。实行订单收购、优质优价。允许、鼓励粮食加工企业直接到产区收购粮食,加快粮食转化,提高附加值。
3、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当前重点是制订优势农产品质量的分级和专用标准,农药、兽药、渔药及其它有害残留的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检测手段。检测体系的建设要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现有的机构。先期可考虑,把农业厅所属的几个检测机构集中为全省检测检验机构(中心),原来的归属权不变、功能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全省区域性(不是按行政区域)检测检验机构(站)。到“十五”末,在全省形成一个以国家级、部级为龙头,以省级质检机构(中心区域站)为支撑,技术优势(人才和检验仪器)明显,检测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辐射全省的检测检验体系。
4、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教育。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新成果。建立优势农产品科技示范区,集中力量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优势农产品优良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农业综合开发”、“丰收计划”、“跨越计划”、“种子计划”、“种子工程”等要向优势农产品倾斜。开展对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几点建议(5)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几点建议(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