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清收环境好了,清收盘活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而营造良好的清收环境,地方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我们经常向莱州市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与政府加强沟通,说明信用社在支持地方发展中发挥的突出作用,争取政府的帮助,去年莱州市政府把农村信用社清欠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市里十件大事之一来抓,将清收盘活任务分解到各部门,落实责任并列入部门年度考核。政府在费税上也给予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为清收盘活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清收机制,激发内部活力,才能保证清收效果。我们组织法律、公关专业人员重新修订各种奖励办法,加大奖罚力度,坚持奖惩到位,对完成分配任务的,按时兑现奖励,对工作被动落后的,严格处罚,真正达到“奖的眼红,罚的心疼”。
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内部清收机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清收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依靠行政抓清收。及时向政府汇报沟通,利用政府创造的良好环境,加大措施,清收不良贷款,落实悬空债务。莱州市渤海盐场原来属于市属重点企业,自1992年以来在我社借款1570万元,于1994年全部到期并形成不良。借款时借款和担保企业都处于筹建阶段,无企业工商登记。后渤海盐场注资成立莱州渤海盐业公司,我社贷款未落实到新企业,长期悬空。近年来,虽进行多次清收,但均因改制不规范、借款和担保主体不合法,法院不给受理。今年年初,渤海盐业公司进行改制,我看准了这个机会拿出清收方案,会同联社领导主动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得到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分管副市长协同我社多次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商谈,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我社先与渤海盐业公司理顺债权债务关系,紧接着依法保全了渤海盐业公司的部分盐田和土地使用权,被悬空十年之久的债务终于得到落实。
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清收。面对小额赖债户,依法执行是我们的重要手段。针对社会上的逃债赖债现象,在依法执行上苦下功夫、拓宽思路,我社于2001年与法院联合成立清收专案组,我们协调法院充实了信用社不良贷款执行专案组的力量,走传统节日集中执行的路子,效果很好。沙河镇原镇办企业经理郭某,在我社贷款25万元,因原镇属企业改制的债务落实问题与信用社产生了矛盾,虽然改制后的厂子开得很红火,但却拒不还贷,他还与社会上的混混关系密切,多次扬言“信用社贷款不用还,谁也不敢拿我怎样”。受其影响,附近部分村民等待观望,拒还贷款。为打击其嚣张气焰,我们决定对其依法执行。2005年腊月25凌晨五点钟,我驾车协同法院两部警车一起在郭某的住所将其抓获。对其进行拘留,达到了攻一户,活一户,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一进拘留所,郭某马上服软,答应偿还25万元贷款,当天凑齐15万元,剩余10万元在正月十五日前全部还清,其他观望的赖债户得知此事后,纷纷到信用社还款,仅春节前后就收回不良贷款60多万元。
同时,积极利用舆论宣传推动清收。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中,把无不良贷款定为评定的主要标准,大力宣传。对于抵债资产,采取“拉直”、公开拍卖、网上发布信息等途径,加速处置步伐。
我汇报的第三点是:清收不良资产靠的不光是敢打敢拼的精神,靠的更是平时的积累和信息的捕捉,是灵活变通、不拘一格的清收方式
在多年的清收工作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干清收不良资产这一行,要有鹰一样的眼睛,狼一样的耳朵,还要有猴子一样灵活的头脑。
练就鹰一样地眼睛,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充电,我干过会计、信贷员、基层社主任、联社业务科长,知识掌握的比较全面,平时一有空闲,我就专门研究与清收沾边的各类知识。日子久了,多看多学、兼容并收成了我清收的一个“秘密武器”。有时找到清收对象后,先是跟他们聊,山南海北,无所不谈。我知道得多,他们就不敢轻视我,而且在闲聊中能找到他们的弱点,再对症下药,事情就好办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事迹材料心系农信不言苦 清收盘活不畏难(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