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老年人的习惯。这种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承接和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不仅能使老年人享受到亲情融合的家庭生活氛围,而且也满足了他们不离开熟悉的环境而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
四是减轻家庭照料压力。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老人的赡养、照料逐渐成为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特别是独生子女者将负责照料双方父母四个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支持和帮助他们照料自己的父母,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通过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补贴计划,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
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诸多领域。+++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前仅仅是起步阶段,只有个别社区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居家养老服务要全面铺开,还存在很多有待于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
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由于一些单位认识上的偏差和缺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很难形成合力。
四是养老服务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均衡。目前政策上突出的问题就是偏重机构养老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资源分配失衡,政府给予机构照顾服务模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远远高于给予维持老人在家独立生活的支持。目前,全市政府办养老机构投资为2110万元,占养老机构投资总额的58.9%;社会办养老机构投资为6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1.1%,政府办养老机构承担了机构养老的主要份额。由于过分倾向机构养老的发展方向,致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相当滞后。
五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加快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当前我们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如在市、县级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办公室,在街道和乡镇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基层村、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逐级搭建起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网络和管理体系。各服务管理站点应建立起老年人的详细台帐,全面掌握本区域老年人的状况,主动与老年人联系,及时解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2、强化政府推动、引导作用。一是在资金供给上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采取政府补贴等形式,为享受补贴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购买养老福利服务。二是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资金投向,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对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在财政资金、用地、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合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募捐等社会资金,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三是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卫生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