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因此,立法工作要加强对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修订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款,使各项法律法规既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较强的前瞻性。对行政管理中急需的法律法规,权力机关应及时研究制定,以消除管理中的“盲区”,使基层管理人员有法可依,监督主体有章可循。对于新法律的出台,要加大普法力度,使百姓尽量知晓,为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并尽量避免法律条文界定模糊,操作性不强,自由裁量幅度过大等问题,给依法行政以准确、权威的依据。
4、理顺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要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应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这种责任制要求行政执法主体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力义务;要从领导机关到基层执法部门、从领导者到一般执法人员,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行政执法任务,做到责权到人、责权分明,并定期、逐级逐人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制度考核挂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配套制度,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度。
5、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法行政,说到底是要靠人去实现,因此,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自觉地推行依法行政;其次,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有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核,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必学、爱学、勤学良好习惯,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再次,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改善现有行政执法队伍的结构。
6、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机制制约,否则会导致滥用。一是要确立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使监督内容、程度及后果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监督的力度。党的监督、民主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都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我们的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监督,在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监督合力。(目前某某工商所在当地人大的监督下,开展的民主评议部门工作,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监督网络的应有作用,保障依法行政的切实推行。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基层工商所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