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0-06-18 本文由浅巷长歌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体制不顺,入住率低。由于敬老院性质不明确,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等没有得到落实,目前敬老院的管理工作由乡镇民政干部兼任,工作人员多为聘用的当地农民,人员少、待遇差,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全县曾建起乡镇敬老院21所,后因资金等原因而逐年减少,且大多年久失修,勉强维持,无力接纳更多的农村五保对象入住。同时,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供养条件差,一部分五保对象想进院而又怕进院。8个敬老院供养了209人,平均一个院不到30人,造成了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2、设施简单,管理粗放。目前,以村为单位或跨村联办的五保集中供养点,都仅仅解决了五保户的吃住空间,五保户的精神文化生活及医疗卫生保健等尚属于空白。五保集中供养点以村为单位进行管理,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委会干部的素质,五保户的生活质量取决于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五保户保障水平受村域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由于管理人员及配套设施缺乏,入住的院民基本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自己料理生活,而真正需要照料的五保户尚无条件接收。

  3、机制不健全,供养水平低。领养、代养、帮养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作上有其人性化的一面,作为五保供养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可取的,但应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仅从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角度,倡导亲戚、邻里担负起扶养老人的责任,把五保供养的负担转移到他们身上,显失社会公平。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群众本来尚不富裕,甚至很多人还在贫困线上,因病、因灾返贫的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再加上一个身残智障年老多病的五保老人,可能会减慢他们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可能会拖垮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而独自生活的散居五保户更令人担忧,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山沟的单庄独户,生活自理能力差,这部分人一旦生病,可能会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照料,更不用说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关爱了,现代传媒、医疗保健、活动健身、文化娱乐几近空白。

  三、思路与对策

  1、建设事业性质的县级敬老院

  《陕西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规划(2006-2010年)》指出,县、乡人民政府利用国有资金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五保对象是农村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理应由国家给予保障。就全县而言,在县城、凤凰镇、曹坪镇三处建设3所县级敬老院,便可负担全县的五保供养。敬老院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工作岗位设置遵循因事设岗、按需设岗的原则,岗位主要由院长、会计、炊事、医疗、护理服务等组成,工作人员与机构供养对象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管理人员由县政府人事部门配备,人员工资由县政府列于财政预算;其他服务人员由民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其待遇由县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解决。新建敬老院必须合理规划、功能齐全。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10m2,每床位使用面积不小于5m2。辅助用房设置办公室、厨房、餐厅、储藏室、活动室、医疗室、保健室、浴室、公厕等,还得有院落、花园等散步休闲之处,并划拨必要的农副业生产用地。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建设县级敬老院,政府一次性投资可以获取长远的社会效益,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供养水平,丰富五保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全面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也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搭建了平台。

  2、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

  按照“集中供养是方向,乡镇敬老院建设是重点”的原则,柞水县“十一五”敬老院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建设规模较大的乡镇敬老院为主,以村集中供养点为补充,着力提高集中供养率。四年内全县新建乡镇敬老院10所,扩建1所,新建村五保集中供养点3个,新增院民63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0.7%。目前,加强敬老院建设,侧重敬老院管理,充分发挥敬老院作用,是五保供养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改造和完善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现有敬老院的床位,提高集中供养的比例。二是要逐步完善乡镇敬老院供养功能。敬老院是五保供养工作的形象窗口,改建、扩建敬老院,首先考虑卫生室建设,力求达到“头痛脑热”的小病不出院。建设公共浴室和水冲式厕所,保证干净卫生。三是新建乡镇敬老院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选址应临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或居民集中居住区,交通便利,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良好,并尽量靠近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既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着眼于建立保障机构运转的长效机制;既要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需求,又要逐步服务当地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四是要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的自我发展能力。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gongzuo/723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