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一支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管理服务队伍
敬老院建设重在管理,要培养、选拔热心公益事业,勤勤恳恳,乐于奉献,有业务专长的人员从事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现有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重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因此,县政府应将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4、完善五保供养工作机制
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建立五保供养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牵头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协作和配合,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加快五保信息化建设,实现五保供养工作的高效运行。现阶段三种模式各显所长互相补充,即,乡镇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点及领养代养对应三种人群,生活不能自理的进乡镇敬老院,由政府负责供养;身体健康的实行领养代养,融入家庭安度晚年;介于二者之间的进五保集中供养点,由管理人员照料,过集体生活相互照应。通过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