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完善征管创新手段应遵循的几种模式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何衡量创新手段的好坏,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是税收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课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从原则和模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完善征管、创新手段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1、效果检验是关键。完善征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应包括制度建设和效果检验两个部分。在制度建设上,忌贪多喜功。在制度设计时经常会因为某一问题而牵连出不少层面的东西,这样就使得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变得复杂和不易把握,如果关键点把握不好,反而容易造成执行力下降。因此,制度建设是前提,效果检验是关键。通过检验,发现已有制度但效果不佳的,这样的制度即使设计严密也不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在关键点的把握上进行扬弃,提高效能。
2、质量、成本和效率是选择征管方式的标准。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案解决,哪种方案可以使征管质量更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哪种方案就是比较好的方案。如果大而全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征管成本极高,小而精的管理制度可以解决关键问题,那小而精的制度也不失为优选方案。
3、坚持可操作性是完善征管的重要原则。提高可操作性不仅是提高效率的问题,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繁琐而操作复杂的制度,其最后的结局只会是难以执行或执行不到位。
二、完善征管,创新手段可以遵循的三种模式
1、发现问题-制度建设-解决问题模式。此模式的核心是提高工作标杆发现问题;建立维护制度预防以后问题的发生;解决问题。以基础信息维护为例,去年,根据省级要求,我们在对CTAIS 2.0中所有纳税人四类关键信息进行维护。但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差错和其它未维护部分的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在维护后我们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提高标杆,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如通过数据库的导出查询,发现了上千条空白内容,通过对维护后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发现存在逻辑错误的信息上千条。通过信息维护,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今后的税收分析和计会报表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方便了今后进行查询。但这只是解决了以前的问题,以后还要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因此,我们还必须建立信息维护制度,对登记信息录入人员、管理员和办税科的职责进行分工,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最终通过对前面问题的全面梳理,对以后问题的预防措施,使得我局基础信息质量有了根本性好转。高新区局去年随机抽查3%的考核面,对44名企业税收管理员的246户企业和10名个体税收管理员的139户个体户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以前普遍存在的企业登记类型错误、投资比例错误、注册资本错误、经营范围不全、办税人员错误、个体行业错误、税种未维护等错误信息基本杜绝。在市局《关于对征管系统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应的责任区和责任区管理员进行维护的通知》中也没有一户企业存在漏维护情况。
2、预见问题-填补空白-规范管理模式。此模式的核心是预见问题;填补空白;规范管理。问题出了之后才发现并解决问题当然不错,但如果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那当然更好。征管建设中的空白点不少,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形成制度。如去年我们通过认真梳理现行的管理制度,发现企业欠税管理存在制度盲点,没有对欠税形成后的应作为事项进行明确的规定。去年,我局制定了欠税管理办法,整合相关的欠税形成前后的规定和征管计财各部门的要求,全面反映了欠税的形成、调查、公告、台账、强制措施、抵顶操作等管理,全方位反映基本情况、采取措施和管理内容。在规定中,我们明确需要调查企业的可收债权,这个规定使得我局在全省率先使用了代位权追缴欠税。通过对可收债权的调查,07年5月我局发现,某金属电镀有限公司对某通信设备公司享有28万元的到期债权,并且一直怠于行使这一到期债权,故依据《征管法》所赋予的税收代位权,依法申请法院判令由某通信设备公司支付金属电镀有限公司剩余欠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浅议完善征管创新手段应遵循的几种模式在线全文阅读。
浅议完善征管创新手段应遵循的几种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