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值税税收政策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的改革自2009年1月1日在我国全面推行。其主要内容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税款,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是确认为进项税额,抵扣当期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销项税额。该政策的实施将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消费型增值税 财务指标
增值税转型即是将我国先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配合我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比较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价值变动对企业总资产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相关项目的变动,如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等。为分析方便,下文仅以设备为例,并假设各种固定资产的价格不会因为增值税政策的转型而变化。
例:某企业购进一台设备,不含税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该笔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增值税政策转型前后的会计分录和相关分析如下:
转型前(生产型增值税政策):
借:固定资产 2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转型后(消费型增值税政策):
借:固定资产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
以上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转型后固定资产原值减少34000元,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34000元。
若考虑当期进项税额的抵扣,情况有两种:
当期该企业的销项税额足够抵扣。接上例,假设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其他进项税额后余额为50000元,则转型前应交增值税为50000元,转型后为16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转型前: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5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
转型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6000
贷:银行存款 16000
以上会计处理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转型后,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减少34000元,企业少交增值税34000元。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在当期新增税额完全抵扣时,转型后较转型前,资产和负债均按照抵扣金额减少,而净资产的变化相同。此时,为企业减轻流动资金压力的政策效果表现明显,节约了货币资金;同时造成固定资产价值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销项税额越多,则得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当期获得的政策优惠就越多。
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利润表项目比较
与固定资产价值直接相关的利润表项目是折旧费用,即管理费用。由于增值税政策的转型,使得固定资产的原价降低,折旧费用相应减少,营业利润增加,利润总额增加。尽管会造成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但是并不影响净利润的绝对上升趋势。
假设某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C,增值税税率为17%,折旧率为R,所得税税率为25%,则转型后比转型前:固定资产原价的变动:-C×17%;年折旧额的变动:-CR×17%;营业利润:-(-CR×17%)=CR×17%;利润总额:CR×17%;所得税:CR×17%×25%;净利润:CR×17%×75%=0.1275CR。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C越高、折旧率R越大,对利润表中项目尤其是对净利润项目的影响越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