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物流”与“物料”、“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两组概念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二者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范围、增值过程、加工深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们不宜把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两个相近的概念混淆使用。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流学科的本质属性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物料;物料管理
Abstract: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concepts, logistics versus materials, logistic management versus mater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finds out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concerning the subject of management, object of management, range of management, value accruement and processing in-depth, which hints us that material management and logistic management, though close in concept, should not be confused. This research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to give deep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logistic science.
Key words: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materials; materials management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起源于工业化的大生产时代,主要研究在生产企业内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则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研究如何将商品高效率的送到客户手中。目前,在物流研究领域出现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为了深化对物流学科本质的认识,以下就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1 基本概念辨析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概念又是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通过概念可以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全面、清楚和准确地了解。只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1.1 物流和物料概念
要搞清“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概念,有必要先搞清两个概念的主体——物流和物料。
1.1.1 物流概念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广义的“物”是指物体、物品、实物,“流”是指一种运动状态。按照字面的解释,物流是“物”的“流”动。但是,在经济领域,物流的原本含义是指“物的流通”,这里的“物”有其特定的限制条件,即商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物流已经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名词出现。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物流”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经济大词典》中正式出现“物流”,其解释为“合理组织物资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合理包装、合理仓储、合理保管以及合理用户服务等。”此后,开始见诸不同的学术刊物。1985年我国出版的《经济与管理大词典》对物流的解释是“物资在卖方和买方之间实体形态上的物资流动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45——2001)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的结合。”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物流中的“物”主要指物品,尤其指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
1.1.2 物料概念
物料通常指材料,即指维持产品制造所需的原料、用料、零配件等。依据美国生产及存量管制学会(APICS)的定义,“物料”是指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所需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物品投入。这个定义将物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的物品投入——直接物料,主要包括原料、零部件、组件、成品、半成品等;另一类是间接的物品投入——间接物料,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及其零件、手工具、办公用品、保养维修用品、建筑消防用品、医药用品,以及包装用料、废料、不良品、下脚料等。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概念辨析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