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资本市场优劣势分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存在诸多的优势,但研究发现,ICM在公司治理中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1.代理成本的增大和寻租行为的盛行。ICM会产生新的代理问题:集团经理与分公司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ICM的低效率也常常是由这层代理问题所造成的。内部资本市场虽然具有灵活调配资源的优势,但这种调配造成了部门经理的激励缺失,部门经理的权力会被大大弱化,部门经理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或者为自己寻找“退路”,其权力寻租行为必然扭曲资源配置,在内部资本市场上不能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此外公司内部代理链的延长和层级的增多会导致公司内部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失真,引发“道德风险”等问题;委托代理层次的增加也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复杂,公司治理主体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各相关者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从ICM组织载体的角度分析,ICM通常依附于M型或H型企业组织,这两种组织形式共同的特点是多层次,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双层甚至是多层代理问题的出现,同时H型组织结构的多法人特征也使得不同层级上的所有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其中拥有剩余控制权的内部投资者可以利用管理决策优势损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组织结构引起的公司治理问题不仅影响了ICM的配置效率,甚至会使ICM成为有关参与人之间利益输送或转移的场所,从而破坏ICM原有的资本配置功能。
2.交叉补贴和平均主义。Shlarfstein和Stein用双层代理模型分析了大企业内部存在着一种“社会主义”的现象,即对于相对好的投资项目投资不足,而对于差的投资项目却投资过度,且在ICM中普遍存在着部门间相互补贴的现象。这种平均主义现象主要是由分部经理人的寻租行为造成的,即分部经理不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是积极寻找提高自己地位和权力的途径,使资源浪费在不能增加任何社会福利的活动上。正如缪勒所说:寻租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这些权力寻租行为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也加大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鸿沟。
3.现金流的滥用。由于多元化公司存在着较多的现金流入项目和融资规模效应的优势,公司内部就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极易诱发经理的过度投资行为。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流畅,透明度低,加大了外部小股东监管公司的难度,而管理层和大股东则更加容易为满足个人利益而掠夺公司的财富,这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多元化公司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从股东的角度来看,把现金返还给投资者可以减少管理者手中控制的资源,并且可以迫使管理者接受ECM的监督。
三、结论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公司治理问题突出,国企改革面临着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公司治理理论和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对我国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首先,将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和ICM结合起来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考察公司治理和企业架构设计之间相互关系的独特视角,从而能够进一步探讨外部投资者、企业总部之间代理问题和企业各层次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整个企业集团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ICM构造了公司内部治理的新体系,但也使公司治理问题更加复杂,我们既要认识到其优势,也要意识到其不足,趋利避害,规范ICM上的各类行为,使ICM真正能起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同时也为探讨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资本市场优劣势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资本市场优劣势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