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困难较多的问题,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上。只有抓住“二点一线”重点架桥,开路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深刻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3)趣味性。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谚语进行点示,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理。
“练”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读图填图、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这既是课堂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主要源泉。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顺利通过相关的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而也可以说,缺乏学生练习训练的地理课,决非是一堂好课。
导、学、讲、练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导”,是基础;“学”,是关键;“讲”,需贯穿始终;“练”,是应用巩固。只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把握好“导、学、讲、练”之间的关系,一定能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与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完善、优化的课堂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得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多边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的辩证统一,并将教学的重点、主体转向研究学生,明确教学的中心是“学”。要达到以上效果,必须要转变教师角色。“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将学生吸引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来,还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性学习及独立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那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就将得以体现,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也将得以发挥,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不再是空谈,新课标的变革精神及“教师教学生学”也将逐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
2.《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张家炳的《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浅谈“导学讲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