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任教的高中是一所县属普高。因我县有一所“国示”高中,它招生后才是我校。所以,我校的普高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也较差。招进来后,教师要想教出好的成绩,就得分析学生,分析教材,使用好教法。而此类学生,尤其在数学上差距较大,这在我一年多的实际教学中,感触极深,同时,也总结了经验、积累了方法。在对学生的分析中,就学法而言,有以下几个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基础差,怕数学。
二类高中学生,多数在初中就没有打好基础,表现在概念不清,公式记不得,运算能力差。而踏入高中后,集合、函数、不等式就更令其头疼。如果老师稍不注意方法,便会使这类学生讨厌数学,从而没兴趣,甚至不学数学。当然,成绩就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一情况,有如下方法可以解决。
1、采用低起点,多层次教学。从基础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开始就能听懂,感兴趣,然后逐步加深,再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让他们课后感觉数学还是好学,从而对数学的兴趣高起来。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减低对数学的怕惧感,会主动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多媒体,破解学生思维障碍。我校高中学生,多数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教师要突破这一点,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空间图形展现出来,为学生刨设一个直观虚拟世界,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微机建立的虚拟世界和人机交互性中,自己去体会想象不到的东西,从而使复杂难懂的难点变为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难点也随之比较容易的被突破了。如讲函数图象的变化时,使用课件,就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变化过程。
二、上课听、记,课后不会做题。
我校高中学生,绝大多数还是想通过三年的努力、认真学习,考入大学深造。所以他们上课听,更积极记笔记。但课后总反映不会做作业题,甚至连自己的笔记也看不懂。原因何在呢?为此,我仔细地作了观察和分析:
1、对课堂重视不够,没有抓住听课环节
有的学生在上课不够专心,注意力分散,精力没有完全放在学习内容上。当他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时,老师已讲到很远了。而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时,却去看书上的内容,甚或走神。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这些问题,讲究自己的上课技巧。语调上要抑扬顿挫,语言上可以恢谐些,必要时,可以用幽默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再者,适当地运用教具,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数学老师上课,要补充例题,板书一般较多。当老师在抄写例题时,很多学生则发呆,看老师抄。当老师抄完讲解时,学生却不是认真听讲,认真动脑筋分析,反而手忙脚乱地抄题。老师讲完了,学生也抄完了,但对解题思路、方法一点都没听进去。所以,一节数学课下来,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但脑袋里空空如洗,毫无收获。当然课后没办法做作业了。那么此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老师板书例题的同时抄下例题,当老师讲解时,学生不要抄,而是认真听讲,仔细分析老师的讲解,领悟老师讲的解题思路及分析方法。课后,再整理笔记,把例题做出来。这样,既回顾了例题的解题方法及思路,又巩固了一次。最后再思考是否还有新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知识,运用所学解决作业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普通二类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