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防治措施
一是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进入场地以前要用10 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定期用漂白粉(水体浓度为0.5 mg/kg)进行全池消毒。二是发病后用20 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2次/d;也可在水池内加福尔马林,浓度为20 mg/kg。
7难产
7.1病因
在南方养殖中国林蛙,由于冬季冬眠期气温高,而且温差变化大而频繁,如果冬眠期间水温控制不好,中国林蛙反复从冬眠状态中苏醒,很容易导致中国林蛙难产甚至不产卵[6-7]。主要原因如下:①休眠期间干扰过多,造成林蛙体力消耗过大;②雌蛙年龄过大,体质虚弱;③雄蛙数量不足,雌雄比例不协调;④产卵池环境不适于产卵,如水位过深、不够安静;⑤种蛙在产卵前受到严重惊吓;⑥产卵时间把握不准确。
7.2症状
雌蛙腹部膨大,已经完成跌卵,但是卵滞留在子宫内无法产出。解剖以后在子宫内可见黑色卵团已经溶烂[8]。
7.3防治措施
为产卵的雌蛙营造安静的环境,按合理的雌雄比例搭配种蛙(雌雄比可为1∶1),对没有按时产卵的雌蛙及时注射催产药物,催产药物的用量为每只中国林蛙注射10只青蛙或蟾蜍的脑垂体提取液。
8寄生虫病
8.1水蛭
水蛭又称蚂蟥,叮咬在蛙体皮肤上,吸允蛙体液,影响林蛙健康和越冬,严重时造成林蛙死亡。用6.0~7.5 kg/hm2叶蝉散对水50 L/hm2喷洒于水中,能杀死大量水蛭,对蝌蚪和成蛙无害。还有一些寄生虫在林蛙体腔内,用丙硫比唑防治,每1 000 g饲虫拌药5片,连喂3 d效果较好。
8.2车轮虫病
早期车轮虫寄生在蝌蚪皮肤表面和鳃部,病蛙鳃部出现青灰色斑点,尾部发白,游泳迟缓,生长停滞而死亡。防治措施:清池消毒,控制放养密度,保持池水清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喷洒有较好的疗效。
8.3舌杯虫病和纤毛虫病
主要是放养密度太大,水质污染,寄生虫大量发生所致。可及早更换池水,疏散蝌蚪;用1 mg/L硫酸铜全池喷洒防效较好。
9参考文献
[1] 王春青,潘秀花.怎样防治林蛙烂皮病[J].中国农村科技,2002(1):28.
[2] 崔岩,杜人杰,崔春月.中国林蛙红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中草药药敏实验[J].林业实用技术,2007(2):32.
[3] 赵凤春.林蛙胃肠炎的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3(10):35.
[4] 车轶.中国林蛙常见病防治[J].水产养殖,2000(6):15-17.
[5] 王春青,吴梅艳.圈养林蛙夏季饲养期的疾病防治[J].农牧产品开发,2000(11):39.
[6] 车轶,孟宪国.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计算机中国林蛙常见疾病防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