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现状分释(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笔者曾对所在学校两个年级共计三百七十八名电工专业的在读学生进行过摸底考试调查,内容范围是已完成学习的理论课程,命题内容侧重于应用知识,即让理论知识向可操作方面靠拢,使理论知识具体化。考试的结果不理想,学生成绩令人难以接受,及格率只有6%。其中有“在我国的常规低压电网中,如何取得220V交流电压”这样一道常识性题目,答题正确率也只有10%左右。而面对这样的成绩所有参与教学的人都不感到意外,这种反应很能说明问题,也就是说大家对学生这样的考试成绩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不同的是对这样的结果有不同的结论而已。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理论教学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没有把基础知识向应用方面引导;实际的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分割,似乎仍然理所当然。
不难看出,造成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相互脱节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是教材内容在相互的联系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也就是理论教材与实习教材都缺乏向对方靠拢的连接,缺乏衔接点,准确地讲就是缺少双向沟通的桥梁,缺少两者之间的过渡。这个缺陷给学生制造了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之间不相干的印象,是形成“理论知识无用论”的基本原因;使学生产生了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缺少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的现象。值得指出的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出现并非完全是教材的责任,我们甚至也不能责怪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偏差,教师在这方面也应负很大的责任。在学习问题上,学生的观念就是教师的观念或意识的折射。为什么这样说?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来回答: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接受知识,同时也接受教师的相关观念;教师对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态度和质量。前面提到的摸底调查考试就是一个突出例子:面对被调查学生糟糕的考试成绩,竟然有理论教师解释为:“学生的成绩差是因为由实习教师命题,与理论课的要求不同。”这样的解释实在令人难以接受——难道职业教育有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两个不同的教育目标?难道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将职业教育的目标弃而不顾吗?教师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怎能奢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关系呢?又怎能奢求给学生一个正确对待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态度呢?
就职业教育而言,真正体现学生水平及他们日后工作能力的,是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如何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没有理论知识做基础的操作技能学习,只能是一种直观模仿,学得再好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没有接触过但掌握了基本原理只需稍加观察就能弄清的设备、就能解决的问题时,也会束手无策,这种情况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中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解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是职业教育实际教学的根本问题。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技能人才,说白了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根据这个教育目标可知,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提高操作技能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学绝不是让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各自为政或只是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只有对此有清楚的认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教材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当然,解决上述问题绝非只是职业教育上层的问题,而作为基层教师也应付出自己的努力。事实上,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努力做过各种尝试,只不过这些尝试大多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受制于各人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下,受制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的了解,受制于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设备的配置,缺乏统一的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显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专家们应首当其冲,尽快地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学人员提供适用的教材和指导性文件。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一体化”教学现状分释(2)在线全文阅读。
“一体化”教学现状分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