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总结“双学双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预习→合作→测评三个模块,学案导学→交流检查→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展示反馈→点拨提升→当堂自评→课后补评等环节。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带差”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使学生终生受益。
现对课堂中“双学双评”教学模式谈谈收获。
一、预习阶段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节新课的学习是从前一天晚上开始的。学生每天晚上拿出“10—15”分钟时间进行预习,虽然时间很短,但与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反馈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预习。导学案是学生的“方向盘和路线图”,是本节课的开始。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把教材中琐碎的、逻辑性较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学生能听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知识。教师必须深层次理解课本知识、站在高处看课本,使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有意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突破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把基本问题加以整合,对学生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对学习有很大帮助的知识、基本问题要巧妙地设置好。
学生刚开始自学,提纲越细越好。师在自学课本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不忙于思考和明确具体问题,对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下来,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细读就是具体细致的阅读,主要在于公式推导过程和定理的证明,把课文中的问题弄明白,难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多思、多想,通过查阅资料帮助理解消化,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标记;“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弄清各个问题基础上,对其中一些问题做课后标记、思考各种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评注。
预习提纲的出示因不同课型、不同内容而定。如例题的教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尝试着做,并与两三名学生板演,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让学生们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小组学生做的情况再进行讲解。如果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那么这个题要精讲,比如说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几何证明,在步骤书写时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板演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步骤,让学生模仿去做。而对代数题,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师只需点拨一些做题方法,传授计算技巧。发现计算错误还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改正,但在例题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提升,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 二、合作阶段
合作展示阶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群体效应,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和个体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自己想问题、找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规律,促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成效。操作时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不能轻易地对问题进行灌输式讲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三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能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到黑板上讲的教师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经过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以排除思维障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心理支持,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身边,随时提供帮助。同时还应注意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如低年级应注重于直观感知,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理解和掌握新知;高年级则应通过自学、尝试、合作讨论等有效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新知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向学会学习转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双学双评”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