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活动课主题选择的思考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何有效选题一直比较关注。2010年4月份,青岛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曾经研讨过这一问题,笔者仅就此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是根据有关心理学原理,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状况,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的内容、方式及对效果的评价都与一般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活动课的选题是否科学和合理,将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际效用。
如何选题,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选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围的事往往十分关心,教师在选题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题应有所不同。例如,初一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以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为核心的新环境适应问题;初二学生面对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习策略问题;到了初三变为升学压力和就业问题;高一学生又一次面临更为迥异的新环境适应问题;高二学生要面对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交往问题;高三学生面临考试焦虑和职业选择问题。
2.选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其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同样是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课堂氛围表象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初中,造成这种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上课不专心或其他原因,而更多的是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那种表现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独立思考、静心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初中的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显像层面,高中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等隐形层面。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在选题和设计时都应做充分准备。
初中以简单的心理剧、情景表演等活动的形式为主,内容不宜复杂,主题思想的深度以浅度和中等为合适,以强调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为目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应该适度减少活动,增加思辨等抽象思维理性内容,以震撼学生情感体验和改变学生旧有观念为目标。 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和设计,也同时决定了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因此,题目的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题目确定,比之小学和初中,应该更多悬念和深层思考,更富有哲理和精神内涵。比如关于男女同学交往问题的“栀子花开”“青春风景线”、关于思维训练的“思维训练营”“思维的秘密”、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我是谁”“爱的表达”等,都是很好的题目表述。
二、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关于心理活动课主题选择的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心理活动课主题选择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