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方面的区别
广泛的说,文化这个词指的是人类社会总的物质的精神文化成果。Robertson认为”cultureconsistsofallthesharedofhumansociety’唧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共享的所有东西。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虽然会有一些相似的文化因素,但是相似只是相对而言的,而不同才是绝对的。不同的历史、宗教、政治、地域、风俗,语言系统、思维模式都是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每种文化都会有独特的幽默风格,而这种幽默就会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有一定的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是理解幽默的前提。
四、言外之力和幽默翻译
1.言外之力
l9世纪50.60年代,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又称言语行为三分法,即言内行为(10一cutionaryca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言后行为(1~rlo—cutionaryact)。Austin的学生Searle。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他认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至少包括二部分:(1)说出行为(utteranceact),即说出一些词或语句;(2)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cat),即对某些事物进行指称和断定;(3)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表示陈述、提问、允许等意思。
Austin和Searle都认为,以言行事行为表示主语在被说出时具有某种力量,可用一个逻辑式来表达:Fp()P是以言行事行为的命题内容,而这个命题内容是与一定的以言行事的力量相伴出现的,即P所表达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命题内容本身,添加了一些力量,这些力量对听话者的行动、思想或信念等产生某种后果或影响,以下将这种力量简称为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force)。如通过论证来说服别人或使别人相信,通过告知使人确信等。这种言外之力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场景和合作者才能产生,因此可以发现言外之力在话语分析中表现得最为强烈。戏剧剧本是以对话为主的语篇,其中的一些对话就必然具有做事的力量。针对对话这种形式,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H P首先提出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Searle随后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说明用于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语句有两种语力:字面之力(1iterlaforce)和言外之力。“间接言语行为是言外之力通过字面之力的表达方式间接实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语句的字面意义和谈话人的话语意义的关系问题,揭示了语句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非直接的多元关系,这是对“会话含义”理论中单项意图的补充和修正。本文将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幽默翻译中,结合例子具体阐释言外之力的对等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2.从言外之力的角度看幽默的翻译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能准确的译出原语的话语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言外之力的等值,使原语的语用意义能够得到重现。发话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其语用目的,幽默也不例外,那么幽默的翻译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翻译其本身的字面意思的层面上。根据对幽默翻译的分析,在翻译过程中言外之力的等值达到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译者是否漏译了原文的言外之力
例lST:”Whydon’tyou go to chruch?”the ministeraskedtothenon-chru ch goer.
W ell,rlltellyou.The firsttime 1wentto chru ch theythrew waterinmyfcae andhtesecondtimetheytiedmeto awomanI’ve hadtokeepeevrsince.”
‘Yes,”saidthemiinster,’dthenexttimeyougo they‘IIthrow dirtonyou.”
Tr:“你为什么不去教堂?"牧师问一个老不去教堂的人。
“哦,听我说,第一次去教堂,他们往我脸上洒水,第二次去他们又将我束缚于一个女人身上,害得我到现在都甩不掉。”
“是这样啊,”牧师说,“下次你再去他们就要往你身上撤土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试析从言外之力的角度看幽默的英汉翻译(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