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定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的工作量也非常大,涉及产品多,但可先从高耗能产品(如钢铁、水泥、造纸、化工等)入手。5月份出台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第三十二条特别提出,要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核心三:“引导消费”,就是要提倡适度消费、杜绝资源浪费行为。
如果“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两方面的工作抓好抓实,我们就能达到用最低的能源消耗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目标,单位GDP能耗自然就会降低,但是不是节能工作就到此为止了呢?也不是。
所有能源的消费可以按流转途径分为两种:一种用于生产(工业能耗和部分交通能耗),一种用于生活(建筑能耗和部分交通能耗)。前者的能源经过生产工序流转到了各种产品当中,如一个纸杯、一张桌子、一块瓷砖等,都具有能值,且在我国70%的能源进入了各种工业产品当中;后者是直接用于消费,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节约各种产品,也就等于间接节约了生产该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是一种间接节能。引导消费,就是要在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各种资源(产品)的使用(或选择低能耗产品的使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杜绝资源(产品)的浪费,实现间接节能,这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所在。
尽管我国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现实生活中各种资源(产品)的浪费比比皆是,比如商品过度包装、一次性消费产品盛行、政府公共资源浪费、餐桌上的浪费、劣质产品的能值浪费(同样功能产品其生产能耗基本相同,若因质量差异造成产品寿命缩减一半,则消费低质量产品就等同于浪费一半的产品能值,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中国,粗制滥造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假冒伪劣产品还屡见不鲜)等。“引导消费”能实现的间接节能潜力是非常大的,除了以上潜力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对传统物质产品(含有能值)的替代。如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文件、广告传单等物质媒介,而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信息媒体,则后者消费的能耗低、造成的污染小;如数码相机电子相片对传统相机使用胶卷的替代,使胶卷产业迅速萎缩,也节约了能源;据《厦门日报》报道,厦门港实施“电子疏港系统”,每年节约纸张达1200万张;政府通过电视电话会取代传统会议,市民通过网上购物取代现场购物,企业使用网络开会,则可大幅度减少交通能耗。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替代物质和能源的领域将越来越大。
(2)低能值产品对高能值产品的替代。在我们日常消费中引导消费者多消费低能值产品,同样是脸盆,塑料盆比铁盆更节能,塑钢产品比铝合金产品更节能(因为前者生产能耗低);在日常饮食中倡导多食用新鲜食品,因为反季节食品(如冬季食用夏季的食品、国内食用国外的食品)需要冷冻和运输能耗,且营养不一定好。
(3)产品出口的能值结构调整。过多的出口高能耗、资源性产品无异于间接出口能源(据了解2006年出口产品的能值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
我们引导大家过低能耗的生活,不是降低生活水平,而是寻找利用最少的能源满足我们现代生活的最佳途径,对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是非常关键的。我国已经大幅度降低了资源性、高能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房地产领域也出台了90/70政策(新开发商品房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不低于70%比例),但总体上“引导消费”的政策研究还不够,措施非常有限,潜力还很巨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引导消费”的同时,等于减少了GDP总量(因为消费量减少),对降低“单位GDP能耗”目标的效果是有限的,但却能降低能源消费的总量,这也是单位GDP能耗目标的缺陷所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理学类论节约能源的“四个核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