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国石竹试管苗的玻璃化情况
该试验中经常会出现玻璃化的现象,是中国石竹组织培养中的一大障碍,这与培养基、培养条件均有关系[8]。据观察,继代转接时,每瓶接入的小苗过多,苗过分拥挤,试管苗容易玻璃化,此时小苗徒长,细弱瘦长,叶片和茎呈半透明状,下部叶片枯黄脱落,造成苗基部光秃。另外,超过1个月没有及时继代培养的小苗容易玻璃化。
前人的研究表明,导致玻璃化发生的因素很多,如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琼脂、生长调节剂、培养容器封口、光照、培养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但影响不同植物的主导因素可能各不相同[8-9]。克服中国石竹玻璃化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材料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稳定性
在试验的继代增殖过程中,共继代了4次,相当于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繁殖了4代,而最后的试管苗仍为雄性不育的,说明雄性不育性状并未因繁衍次数的增多而发生变异,同时也未受到试验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6-BA、IBA与NAA)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了此性状的遗传稳定性。
通过对雄性不育和可育石竹材料的花器官形态比较,发现雌蕊也存在很大差别,其二叉雌蕊(少有3叉雌蕊)比可育植株的长、粗壮且张开角度大,这样可能有利于其接受外来花粉。这种形态的变化可能就是由于其雄蕊的败育引起的,它在开花期不能像可育植株那样接受自花授粉。因此,雌蕊就特化成能更利于接受外来花粉的形态,保证其繁衍后代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 包满珠.花卉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86-187.
[2] 韦三立.花卉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28-129.
[3] 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植物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2.
[4] 杜召凤,方帅军,尚亚南.植物雄性不育机制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7-10.
[5] 周长东.香石竹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05(2):10-11,18.
[6] 郝玉华.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5):79-81,99.
[7] 王冬梅,黄学林.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机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5):373-377.
[8] 樊慧,余永梅,李霞.中国石竹组织培养离体快繁技术研究试验[J].石河子科技,2003(4):14-15.
[9] 黄莺,范燕萍,王文生,等.石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1):50-5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理学类6-BA对中国石竹雄性不育植株离体保存的影响(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