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而言,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莫过于基督教了,其教徒众多,区域广阔。该教自597年传入英国后,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如angel, monk, creature, deluge, religion, dean等。现代英语中的许多习语和格言出自基督教的《圣经》,比如: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有余而力不足)、a fly in the ointment(美中不足)。又如一些英语中用以表达感情色彩的口语: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Lord blesses me (my soul)! By God! Go to hell等等。这些简约生动的习语在英美国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五、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表现于语言形式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文化由于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德”,故生存意识异常发达,形象思维非常突出,注重直观感觉和诗化想象;西方文化由于倡导“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科技意识发达,抽象思维突出,注重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使得汉英语言在造字、句法特征、话语组织、语篇结构等方面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大到小,由表及里,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英语则相反。这一差异大量地反映在汉英句子的词序中。如在时间、地点、姓名、称谓、组织系统、位置、人物介绍等排列顺序中,汉语都是从大到小,英语则都是从小到大。还有两个以上的定语修饰名词时,汉英排列顺序相反,如:Shanghai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the world.另外,汉语的词或概念的意义往往是模糊的, 闪烁不定的, 必须靠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所指,而不是靠理性的把握。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早饭、中饭、晚饭”,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 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而翻译成英语,则须将“早饭、中饭、晚饭”分别译成breakfast,lunch,supper.
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指语言、文字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包括手语、体语、面部表情、空间利用、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据Birdwhisted Ray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而且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比如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中国人喜欢轻拍小孩子的头部以示喜爱,而西方妇女却对这种抚爱毫不领情,认为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对此流露过不满情绪。因为有的中国人见到外国人感到好奇新鲜,老盯着人家看,使得老外很尴尬。还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香港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菜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狗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非语言交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结语: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表面形式,还要熟悉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原因的比较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就能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实现人类交际的目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中西文化差异探析(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