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使用问句,一问一答,口语色彩很浓,十分活泼,巧妙传达了该杂志内容的广泛。
再如,乌发乳广告“Are you going grey too early?”(您的乌发过早变白了吗?)此口气关切,令消费者乐于接受,从而引发对产品的兴趣。汽车广告“Wouldn!t you really rather have a Buick?”(难道您不愿拥有一辆 Buick车吗?),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 Buick系列高档轿车,并非人人都能问津,作者针对富足顾客,利用反问,提醒他们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
(六)押韵(Rhyme)
押韵修辞手段常用在诗歌中,由相同或相似的韵脚组成。英语广告中使用的押韵常为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rhyme)两种,此广告词读来琅琅上口,极富节奏感,令人印象深刻,从而打动消费者,刺激其购物欲望。
如饮料广告“Flash. Dash. Classic splash.”(闪光、炫耀、经典的飞溅),此广告是尾韵,三个词均以[∫]音结尾,韵味十足,且三词由静至动,极富诗意。汉语译文虽无法直接传达英语这种尾韵,但其中“闪”、“炫”、“溅”三个汉字是押韵,可谓做了巧妙的补偿处理。Pepsodent 牙膏广告的口号是“Wonder where the yellow went.”(黄斑牙到哪里去了?),消除牙齿黄斑这种功效是此广告的宣传重点。五个词中有三词wonder,where,went 押头韵,读来上口,印象深刻。译文巧妙换用反问辞格,引读者自己找出答案。
再如啤酒广告“My goodness! My Guinness!”(我的天啊!Guinness 啤酒!),其中 My goodness 为口语,表示惊叹。Guinness 是啤酒品牌,与 goodness 头韵、尾韵相同,便于上口,容易记忆。同时两个感叹句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人们饮用 Guinness 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景象。(崔刚,1993:37)
除了上面讨论的修辞格,英语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还有夸张(hyperbole),如美国Citibank银行广告:A word to wealthy. (一言致富);排比(parallelism),如Marlboro香烟广告:Come to Marlboro country. 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来到Marlboro的乡村世界,来到特殊风味的所在地);反复(repetition),如化妆品广告:Make up your mind before you make up your face.(化妆前慎用化妆品);对偶(antithesis),如Budget出租车中心广告:Big thrills. Small bills.(大刺激,小花费);反语(irony),如: 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they!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 (如果有人一直在劝你戒烟,不要理他!-他们大概是想骗你活得久一点)(余富林等,2003:155)。 因篇幅有限,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四、结 语
英语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商品宣传和推销。广告撰稿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常常采用明喻、暗喻、拟人、双关、设问、押韵等各种修辞手段,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英汉两种民族在历史、地理、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存在不同,同时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构词和语法等方面亦存在差异,使得英汉民族运用语言艺术的手段——修辞格也存在相同和差异之处,这又给修辞格的英汉互译带来困难。
英语广告翻译时,对其中的修辞格,如能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形式、语义、文体的完全对等,则尽量直译,这样既能使译文读者享受“原汁原味”,又能丰富译文语言。但因英汉差异,对某些辞格如双关,直译译文晦涩难懂,可读性差,或根本无法译出双关妙趣,翻译时只得舍弃原文辞格形式,采取意译,灵活处理。对英语广告中不可译的辞格,如头韵、回文等,应尽量采用如换格等积极方式加以补救,让译文读者领悟原文修辞的妙处。
总之,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不仅涉及修辞学和翻译学,还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同时译者还要熟悉商品知识、懂得商业心理和营销策略,更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才能使广告译文琅琅上口、生动形象、隽永优美,以达到商品宣传和劝购目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与翻译(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