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的缺陷 已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了传统产业集中度指标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如陈阿兴曾指出,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应用在零售业时,存在着两大误区,应按区域和业态进行计量[7]。认为,零售业也属于区域性产业,更应从所有区域性产业的共同特性来揭示该类产业在产业集中度指标应用上的缺陷: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直接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由于将区域性产业视同为全国性产业,因而公式中分子分母的选取与全国性产业一致,但由于区域性产业是条块分割的区域性竞争市场,处于各个不同区域间的同类企业,其相互间的竞争影响力不存在或极其微小,将全国的整个产业前几位企业的相关数据当作分子,即是将各个不存在竞争影响力的企业的相关数据当作分子(当前几位企业分布在各个区域时),或是将存在竞争影响力的某个区域的前几位企业当作分子(当前几位企业都在某一个区域时),而分母仍然是产业内全国所有企业的相关数据。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度量方法与区域性产业的竞争状态完全不相符,必然产生错误的集中度度量数据。 以零售业为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直接应用产业集中度指标,将零售业当作全国性产业计算时,2000年,零售业CR4值仅为0.80%,至2005年,CR4值有所提高,但仍仅为2.87%[8],计算结果与零售业的实际竞争现状存在较大出入。将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进行修正后[6],按区域计算部分城市的市场集中度,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其CR4值均在12%以上,而上海甚至达到了36%以上,计算结果反映了零售业的竞争现状。 (三)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的缺陷 贝恩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市场结构分类法时所选择的产业样本都是美国制造业的样本,他删除了与理论标准有着这样或那样不相符的产业,其中,他删去了区域性产业,按照不含区域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起来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实际状况,如果再将其直接应用于区域性产业,其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是将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建立了一套对应关系,在计算市场集中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结构分类表评判产业的市场结构。而按照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在计算市场集中度时,将区域性产业视同全国性产业,各个没有相互竞争作用的区域被当作存在相互竞争作用的全国市场,因而,其计算出来的市场集中度偏离了合理界定的集中度,它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的真实竞争状态。基于此错误的集中度结论,再将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就必然会出现明显的误判。 三、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构建 在全国性产业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同类企业存在着直接的竞争作用,而在区域性产业中,则在全国范围内划分成条块分割的区域竞争市场,各区域之间的同类企业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作用。为寻找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的一致性,我们对区域性与全国性产业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以发掘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建立基础。 (一)区域性产业中各个分隔区域内与全国性产业内竞争内涵一致性分析 受区域性产业所独特的区域特征的影响,区域性产业在全国范围分隔成许多相互间不存在竞争作用的独立区域。但在各个区域内部,产业内的企业就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超过其所在区域,其竞争影响力就无法延伸到别的区域中去。因此,首先可以将“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的概念延伸为“区域/局部”与“整体”的概念,再进一步将这些概念形成类比,如:一个城市与全省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一个省与全国,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一个国家与国际(全世界)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再以房地产业为例,房地产的第一个自然属性就是其位置的固定性,它是一种不动产,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移动,房地产的不动产性质,即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其次,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它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气候、文化传统、消费习惯、民风民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打上了当地文化的烙印。因此,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在建筑式样、设计指标、价格水平、功能特征等方面,将出现很大的差异,体现出区域性特点。这样,全国房地产业就由许多个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区域市场组成,如上海、深圳、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在这些城市内,房地产企业之间则为销售住宅或商铺等不动产而展开激烈竞争。 就全国性产业而言,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国家的市场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在关税壁垒盛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的市场分界更是分明。即使排除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国家的厂家将产品运往其他国家销售时,也不可能与当地的厂商处于同一竞争起点。这样,不同国家的差异越大、关税壁垒越高,就越容易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市场。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国家范围市场。不同国家的厂商之间难以直接产生竞争作用,而国家内部的厂商之间则直接存在竞争作用。以民航运输业为例,中国国内民航运输业尚无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进入。在国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着竞争作用,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等外国航空公司则只能在本国形成自己的国内市场,与中国的航空公司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作用。因此,不难看出,在这里,各个国家就是“区域”,全球就是“整体”。 由以上分析可知,全国性产业与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市场的竞争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在一个范围内存在着竞争作用,超过了这个范围,竞争作用被弱化甚至变得全无。 (二)竞争程度度量方法的相似性分析 由于区域性产业各个区域市场与全国性产业市场的竞争作用内涵是相同的,因此,将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应用于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市场。应用产业集中度公式时,以各个区域内的前几位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分子,各个区域的全部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分母,将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分开进行度量,以反映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竞争状态。可见,应用市场集中度评判区域性产业的市场结构时,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的判别方法都是集中度指标,只是各自应用的区域范围有别。 (三)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构建 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的市场结构与全国性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划分存在着相同的基础,但全盘使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度量区域性产业仍然存在偏差。因为就一般情况而言,与全国性产业相比,区域性产业的规模经济不够显著,市场容量较小,产业内各个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小有效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区域性产业内的竞争是区域分割竞争,并不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竞争大市场。因而,应对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各区域分开进行市场结构的分类,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将区域性产业只划为一个市场结构,应将不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区域分开进行分类,这样才能反映各区域的实际竞争情况。当在各区域分别分类时,各区域前几位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较高,区域内市场比较集中,应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评判时,可能前两位企业就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甚至某个区域内只存在一家企业(如行政审批特许经营或专利技术),若再以前四位或前八位企业市场份额计算市场集中度,可能达90%以上,甚至有些区域一家企业就已经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难以细化描述区域内的竞争状态。可见,若直接采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于区域性产业的各区域中,各区域的市场结构分类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其集中率却明显存在差异,这不利于对各区域的竞争状况进行细分。因此,取前四位或前八位企业计算集中度,过于粗糙,应改变市场结构分类的集中度度量企业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济学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