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战国时期燕系玺印有“容城都口左”。又1984年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盆有“容成”戳印文。容成,地名,《汉书-地理志》载涿郡属县有容城,其故地在今河北省容成县北十五里城子村。
徐无:高明主编的《古陶文汇编》有战国时期燕系陶文“余无都瑞”。“余”“徐”音形相近,余无即徐无,地名。据《汉书·地理志》载,右北平郡属县徐无县,“莽日北顺亭”。其故址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部。
狗泽: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四道湾子距燕长城13公里一处遗址中采集的陶片上发现“狗泽都”印文,极为罕见。狗泽都地望无考,或许该陶片出土之处即为狗泽都遗址,亦未可知。
泉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收录传世战国时期燕国兵器“燕王职戈”,其背面有铭文“泉州都口”。有关“泉”字,吴振武先生有具体考释,可从之。据《汉书·地理志》,泉州为渔阳郡属县,“有盐官,莽日泉调”。其地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
阳安:辽宁省建平县水泉战国遗址出土陶片上有“阳安都王匀端”;又战国燕方足布有“阳安”布。陶文和币文正合,其地很可能就在陶文出土的建平县一带。叉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亦有阳安县,在今河南确山县北,战国时期为楚韩交界之地,与此币无涉。
襄平:传世战国燕系古玺有“襄平右丞”;又燕方足布有“襄平”布。《史记·匈奴列传》:“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水经·大辽水注》:“襄平故城,始皇二十二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大量考古资料表明,燕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旧城区。
下落:战国燕系古玺有“疋蓉司马”。疋暮,地名。据施谢捷先生考证,“疋茖”即“下落”。《汉书·地理志》载上谷郡属县下落,“莽曰下,忠”,其地在今河北省涿鹿县。
安次:战国燕系复姓私玺有“安即生晨”。据施谢捷先生考证,“安即”即“安次”。《汉书·地理志》载渤海郡属县安次,其地在今河北省安次县。
安平:战国燕方足布有“宜平”,宜、安音义相近,或可通用,故黄锡全等先生释读为“安平”。《汉书·地理志》载辽西郡属县“新安平”,在今河北栾县西,战国时期属燕,据何琳仪先生考证,是为区别于河北省赵地“安平”(今河北安平县)而加“新”字。由此燕币可知,汉辽西郡新安平在战国时期为燕国宜(安)平。 鄚:1965年河北任丘古州分洪道出土战国燕系“莫”戈。“莫”即“鄚”,地名。《史记·扁鹊列传》集解:“鄚,县名,今属河间。”又《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五年,与燕鄣、易。”集解引徐广日:“皆属涿郡,鄚,音莫。”《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三:“汉鄣县在任丘县北三十里鄚州城”,即今河北任丘市北35里鄚州镇。
渔阳:战国时期燕国早期兵器有“鱼阳铍”,上有铭文“王立子鱼阳□卯,右军工师司马命治得执剂”,上海博物馆藏。《汉书·地理志》载,渔阳郡,“秦置”,郡治渔阳。由此铍铭文可知,渔阳之得名较秦更早,战国时期燕国已有渔阳郡。
此外,在传世战国燕系古玺中,尚有一批“都”字古玺,如“平阴都司徒”、“平阴都□皇”、“日庚都萃车马”、“单佑都市玺”、“庚都右司马”、“徙□都丞”、“闵阳都□皇”等,以及山东邹城文管局旧藏“枝堙都右司马信玺”。这些地名都是燕国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可惜地望无考。又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有武平钟,铭文“武坪(平)君□□□器”。武平,地名,具体地望无考。武平君为燕国失载封君,文献无考。
战国时期,燕国的疆域大致包括河北省东部和北部,辽宁省南部及内蒙古南境。但传世文献记载的战国燕地名较少,目前依据文献资料可考者仅有“涿、方城、鄚、易”等不多的几个。上文已述,根据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燕国的古玺、青铜器、陶文等等文物材料及其铭文考证,目前可确知的燕国地名,具体地望可考者十七个:文安、涿、柳城、方城、夏屋、襄平、安平、阳安、狗泽、渔阳、泉州、洵城、容城、徐无、鄚、下落、安次;地望不详者六个:闵阳、枝堙、武平、平阴、日庚、单佑。当然,就燕国之疆域而言,其地方行政单位的数量远远不止此数,但因资料欠缺,其他地名目前无考。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理学类浅论考古出土文物所见燕国地名考(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