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老师,有很多壮举就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我父母也是农村出身,他们经过打拼,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经常说我没经过磨练,不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乙:“我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每次看到爸爸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时,我就很伤心,可是为了生活只能这样。”
丙:“我们家旁边有一家,丈夫卖过水果、卖过鱼、做过保安,还跑过运输,妻子给人家卖过衣服,在工厂里做过女工,他们从来就没放弃过,虽然现在还是没有取得大家认可的成功,但是他们现在还在努力。”
……
“确实如此,我以前的眼角确实有点高了,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希望进入中年,能让我有一点满足感。我和你们一起齐读这一部分。”
“刚才你们给我的信心又没有了,我付出过,但很可能还是一事无成,难道我注定是个失败者?我不甘心,人生下来难道是为了受苦的吗?”
“老师,我不想学习了。”一个个子高大的男同学站起来说。
“为什么?”我大吃一惊。
“三年的艰苦高中生活未必能考上满意的学校,即使勉强入学,也不知道未来就业如何,还不如现在回去向爸妈学习生存方法呢?”
他的话触动了我的职业良心,我不能置之不理。“那样不行的,三年的时光不是只为了求学,更代表人生的一个阶段,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在学习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若干年过后,回忆起来也别有一种滋味,艰苦的生活能够锻炼人。比如我当年的高中生活还没有进行教育改革,贪黑起早,吃饭像吃药一样地苦,整天数着日子熬时间,所以我现在的忍耐力、承受力都比别人强,今天想想,和当初的艰苦生活是有关系的。”
班里笑声一片,几个人带头读起书中的句子,“这就是书上说的‘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我举起右手,和身旁的几个同学互拍手掌,班级里响起叫好声。“来吧,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人生的冬季吧,我从小没有和长辈生活过,对暮年人的心理不太了解,大家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讲述一下自己看到过的事情吧。”
学生们开始了热烈地交流,我加入了其中的一个小组,听到其中的一位同学说他的外公是个退休的老干部,和他们家生活在一起,那个老人不喜欢呆在家里,偏要在小区里做义工,看不惯现在的不良行为,总感觉纯洁离人们越来越远。
最后,我站起来对全体同学说,“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在人生的四季里,少年时期我们要树立理性,播种希望,即使先天条件不好也要绝不——轻易放弃(齐声);青年时期我们要付出努力,坚定信念,即使遇到挫折也要绝不——怨天尤人(齐声);中年时期我们收获成果,即使果实干瘪也要绝不——灰心丧气(齐声);老年时期我们要检点自己,反省自身,即使行将迟暮也要绝不——无所事事(齐声)。”
“这节课里我感觉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生要求,可是有一种精神是一贯的,那是什么呢?”我要给课文穿一根线。
“人生的态度!”
“那好,大家帮我组织一下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大家七嘴八舌,经过我的整理,得出这样的人生态度:人生在世,应该负有责任,不能怨天尤人,永远树立远大理想,一旦选择就坚持不懈,不灰心不气馁,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这节课大家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相比以前上课,我今天感觉更是舒畅,更有成就感。我也希望我学到的知识能和你们共享,我以前读过乌拉圭作家写的《坚硬的荒原》,也是象征主义的写法,希望你们也能好好阅读,说不定还能找到其他的人生感悟。”
也许我不够诚实,也许我是有意设置圈套,完成了我看似学习实际教学的教学目的。下课后也曾有学生嬉笑地问我是不是特意组织的,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询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这样上课和以往的课堂有什么区别,他们说上课时第一次有一种优越于老师的感觉,很有成就感。
从孔夫子的杏坛到现在的三尺讲台,高出的不仅仅是人的视线,更主要的是奠定了知识自上而下的传输方向,当我们试图做各种突破时,为什么不尝试一种大的变革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以向学生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