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样理解并实践的?我们曾在一段时间内就这四个问题和老师们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不会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全面体现价值体系中的所有元素,我们也坚决反对贴标签式的生硬虚假的课堂说教。我们提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和体现价值体系中的某些元素。这就如同烹饪美食,我们不可能将全国各地风味美食的味道都融于一道菜肴当中。教师在一节课上体现什么教育价值元素,这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理解,取决于教师对价值体系内容的把握,取决于教师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取决于教师对人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关注。这样的教育才是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教育。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手段的发展无疑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变化。我曾聆听过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讲座,讲座内容当然要涉及到教育。聆听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技术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坦率地讲,这些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它会深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然而我同时也得出自己的结论,用技术取代教师,确切地说,是用技术来取代我们所理解的关于人的教育,这还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我们要认识到,技术丰富了呈现知识的形式和方法,所以,那种“传声筒型”和“复读机型”的教师会越来越无法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青睐。只有那些对知识有独立见解与领悟的教师,那些能给知识赋予生命色彩与活力的教师,那些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分享生活感悟和阐释生活意义的教师,那些不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自信的教师,那些对未来社会和人生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崇拜。赢得学生的崇拜是教育者成功的标志和幸福的源泉。技术无法弥补教师的浅薄与平庸,它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
各位同行!今天大家来到北京四中,我们是共同进行一次探索。教学永无止境。四中的教育前辈张子锷先生曾说,上好每一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前不久,著名教育家、北京四中校友陶西平在母校做报告,他把四中的教育传统总结成了三句话:为时代而教,为人生而教,为不教而教。这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我们愿意和各位同行一起努力。今天这样的大规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北京四中历史上是第一次,在高专委的工作中也是第一次。这是一次尝试。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教学有多好。但今天我们有决心有勇气在各位专家和同行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来向各位求教,有决心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莅临!谢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教学开放日校长讲话稿(合集12篇)(教学开放日心得体会)(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