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全文(精选17篇)(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扶贫开发任务更加繁重。

一是农村扶贫对象规模依然较大。按我国政府标准,到20xx年底,农村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还有4320万,占农村人口4.6%。如果参考每人每天1美元标准,按xx购买力平价计算,贫困人口数量大约在1亿左右。

二是特殊类型地区贫困程度深。这些地区大部分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形态特殊,公共服务欠缺,贫困人口比例超过40%,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易地搬迁才能解决温饱。人畜混居、茅草屋、溜索等现象依然存在,地方病严重困扰,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致贫因素更加复杂。

在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返贫问题越来越突出。扶贫对象中,刚刚解决温饱但不稳定的占三分之二。自然灾害频繁依然是农村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之一,贫困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率是其它地区的5倍。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主要影响中西部贫困地区,不仅造成大咳嗽狈灯叮沂苟嗄杲ㄉ韬头銎冻晒儆谝坏指粗亟ㄈ挝褚斐<杈蕖R虿≈缕度匀煌怀觥J谐”浠褪称钒踩蛩卮吹姆缦眨<捌独У厍厣怠I缁嵝浴⒄咝灾缕兑蛩匾苍谠黾樱こ桃泼瘛⒔ㄉ栌玫亍⑸;ず妥试纯⒌认钅浚伎赡懿碌钠独禾濉9式鹑谖;⒕迷鏊俜呕海斐善独У厍┟窆し迪纾┎芳鄹裣陆怠4骋蛩睾托略鲋缕兑蛩亟恢谝黄穑黾恿朔銎豆ぷ鞯牟蝗范ㄐ浴

(三)扶贫开发使命更加艰巨。

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扶贫开发还承担着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并逐步缩小发展差距更重要的使命。当前,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20xx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3.1:1,扩大到3.33:1。按农村居民收入五等份情况看,20x年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的6.9倍,20xx年扩大到7.3倍。重点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民的一半左右,低收入标准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贫困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更为突出。在一些乡村,少数人群的畸高收入掩盖了多数人的贫困。

(四)扶贫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主要是对xx以来扶贫形势的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方向不明,思路不清。

二是投入问题。扶贫投入与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扶贫投入增幅明显低于国家财政增收和支农资金增长的速度。

三是金融服务。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严重欠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贫困农户很难获得贷款。

四是队伍建设。扶贫队伍现状与担负的任务不相适应,许多地方存在机构不稳、人手不足、经费紧张、办公条件较差等问题。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充分表明,经济社会越发展,越要关注贫困;发展速度越快,越要关注发展的不平衡。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的情况下,更要高度关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在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作为最薄弱的环节,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最弱势的群体,需要下更大的力气给予扶持。

三、进一步统一对扶贫开发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正在从集中力量解决温饱逐步转入努力促进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阶段。《决定》在充分肯定xx年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针对当前实际,明确回答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和扶贫系统的同志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

(一)关于扶贫方向问题

方向问题本质上是对扶贫工作长期性的认识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绝对贫困大规模缓解、大扶贫格局形成和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社会上甚至扶贫系统内有些同志产生了模糊认识,对于要不要继续坚持扶贫开发产生了疑虑。这些疑虑和模糊认识,说到底,就是“扶贫开发还是不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要正确认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解决温饱,而是要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去,由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很大,我们一直把解决温饱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一些同志因此形成了以绝对贫困概念来认识贫困的思维方式,把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作为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因此,在看到绝对贫困人口占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扶贫工作任务基本完成的模糊认识。必须看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对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不平衡更不可忽视。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凸显期存在许多与贫困相关的不稳定因素,而引发这些不稳定因素的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相对贫困。即使随着社会发展,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问题也仍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我们对贫困问题的认识需要深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决定》关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的深刻含义。

(二)关于扶贫战略问题

良玉副强调,要把研究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作为当务之急。目前,扶贫工作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就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明确战略任务、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就是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强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并不断完善不适应的政策措施,并与时俱进地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涉及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专项扶贫政策与其它行业扶贫措施的关系。在现行体制下,仅靠各方面的倾斜政策还远远不能弥补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欠账,远远不能弥补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大扶贫”的格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实行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不但被大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且也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扶贫开发基本的政策取向。

(三)关于扶贫方针问题

开发式扶贫方针,是改革开放30年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也是做好扶贫工作的根本保证。但是,在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之后,有些同志却将其淡忘了,在要不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上动摇了。从道理上讲,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这两项工作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但为什么会出现动摇呢?关键还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把握和理解上存在模糊认识。有些同志在强调开发式扶贫方针的时候,把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对立起来,甚至相互排斥,所以在低保制度建立之后就感到乱了方寸;也有一些同志认为,在低保出台之前,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输血”,而今后要开始“造血”;还有一些同志搞不清扶贫与民政的关系。所以,当低保政策出台之后,很多地方都在考虑扶贫开发工作向哪里去,扶贫系统也大有被“取而代之”的感觉。其实,这两项工作相互支撑,低保是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兜底性”的制度安排,而扶贫开发则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因此,扶贫开发与低保将是今后我国完整扶贫战略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帮助和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经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应该是长期、一贯的方针。我们要汲取西方国家单纯福利制度的教训。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正确把握《决定》在“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之后,紧接着就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深刻内涵。

(四)关于扶贫标准问题

党的xx大以后,提高扶贫标准问题就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决定》提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明确了新的扶贫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对20xx年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要实施同样的扶贫政策。当然,这个标准还将根据年度物价指数做出新的调整。

如何准确理解扶贫标准?首先,扶贫标准不是单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决策。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政府都要从自己的国情国力出发,制定扶贫或贫困标准。标准的高低与一个国家扶贫工作水平和成绩没有必然联系。标准低,不等于工作水平低、减贫成绩小;标准高,不等于工作水平高、减贫成绩大。有时候还恰恰相反。有些不发达国家甚至极不发达国家的贫困标准很高,目的是争取国际援助。

我国制定扶贫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瞄准贫困人口。

二是制定帮扶政策。

三是安排扶持资金。

因此,扶贫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和国情国力相适应。如果标准定得很高,但投入不够,效果反而不好。过去我国扶贫标准低,说明我们的起点低、任务重。现在提高了扶贫标准,说明我们有能力惠及更多穷人,是国力提高的表现。

第二,扶贫标准还需要与各项农村政策综合考虑。过去,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还要负担很多不合理税费,负担很重。而在实施各项反哺政策的今天,取消了各种不合理税费,农民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政策出台,使农民原有的家庭收支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同样扶贫标准下的农民实际生活内容和质量完全不同。抛开我国农民的实际生活与政策内容,同其它国家做简单比较,显然是不全面的。

第三,还应该指出,扶贫标准并不是铁板一块。国家从不反对地方政府综合考虑自身财力和农民实际需求,适当提高本地扶贫标准。同时,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还将逐步提高标准,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关于扶贫对象和首要任务问题

《纲要》曾明确指出,“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同时,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在农村普遍建立低保制度以后,特别是在实行新的扶贫标准之后,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因此,《决定》明确指出,“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

由于扶贫标准的调整,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从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调整为新标准以下的全部人口,并对其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从此不再区分绝对贫困与低收入的概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也不仅限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而是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由于低保政策出台,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就是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则是农村低保工作的对象。当然低保与扶贫在对象上可能有部分重叠,但在功能上是完全不同的。

(六)关于贫困瞄准和识别问题

扶贫工作特别讲究瞄准。瞄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映扶贫工作的本质,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要准确把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其它支农资金的不同。一般的支农资金只要求落实到农业和农村项目,而专项扶贫资金则要求瞄准贫困农户。如果不注意这个根本性区别,扶贫资金与其它资金同样使用,真正贫困的群体就往往因为拿不出自筹或配套资金而得不到国家的政策支持,扶贫就变了“味儿”,“瞄准”就会在最后一个环节“脱靶”。国家每年安排一百多亿扶贫专款,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决定》特别强调,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对贫困人口的瞄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十多年来,扶贫工作为瞄准对象做出了不懈努力,从贫困片区集中到重点县,从重点县下沉到贫困村,又从贫困村延伸到贫困户。建档立卡,到户到人,贯穿着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找到贫困人口,就是要瞄准贫困人口去开展扶贫工作。这些探索很有意义,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瞄准的办法,但在机制上还不够健全。一些扶贫政策进村以后往往就变成了普惠制,没有再进一步向真正的贫困户倾斜。要真正实现瞄准,必须解决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

根据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正在与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实现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问题。通过两项制度的衔接,建立稳定的识别机制,就有可能更好地实现向贫困户的倾斜。今后,专项扶贫资金与各行业向贫困地区的支持资金相结合,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是扶贫资金当“药引子”,整合其它资金,就像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二是划分工作范围,行业资金到村头,扶贫资金在村内,就像灾后重建;三是突出工作重点,你搞普惠制,可以“锦上添花”,我搞特惠制,只能“雪中送炭”。这第三种区别应该是最本质的区别。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全文(精选17篇)(12)在线全文阅读。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全文(精选17篇)(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83274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高中感恩老师发言稿(精选18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