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各种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加之由于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遗留问题比较突出,集体上访、联名信访、越级上访时有发生,信访工作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要把这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好,就需要我们从源头入手,找准问题,吃准情况。当前反映较为突出的信访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飘浮,不勤政务实。二是有的执法人员徇私枉法,执法不公,这类现象虽是个别问题,但影响很坏,对群众的伤害也很深。三是个别村组账务公开的力度不够,群众尤其对账务中所涉及的征用土地的实际面积,征地的合法性,征地后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问题的疑问较多。四是一些企业效益不好,拖欠职工工资、下岗职工生活费,企业无法按时上缴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等问题;企业改制、重组、破产后,职工要求及时解决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问题。五是项目建设征地遗留下来的土地征用费和农民的青苗补偿费未完全兑付的问题。六是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拆迁、安置等,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的问题。七是村屯之间、村屯与国营农林场之间的山林土地纠纷问题等。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各乡镇、部门的领导要始终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深入到第一线,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可能发生的信访态势,排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人物,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应对措施,争取主动;问题找得准,情况摸得清,政策吃得透,在处理群体性上访时,才能做到冷静沉着应对,处理方法得当,收到明显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到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是用来作为对付群众的理由,而是寻找化解矛盾、为群众办事的依据和办法;讲沉着应对,也不是说怎样和群众针锋相对,而是更合理、更妥善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理顺群众情绪。
(三)遇到信访矛盾要突出"化"字
群众信访所反映的问题,尽管其中有一些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地方,但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应该给予解决的。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反映的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这四个80%可以看出,能否有效地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能否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关键看各乡镇、部门是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在思想上是否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是亲自出面处理,处理工作是否细致到位。个别地方之所以经常存在群众信访特别是集体访越级访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些同志站的角度不对,往往把上访群众放在对立面去对待,习惯于在群众身上、在客观上找原因,有的甚至认为群众是刁民,认为是老百姓的错,把问题推向群众。二是在个别乡镇、部门信访渠道还不够畅通,信访接待工作没有明确职责,没有具体制度,群众来上访不知找谁解决问题。三是依法规范信访活动的工作相对滞后,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不广泛、不深入。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因此,对于信访矛盾问题,各乡镇、部门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化解。在工作方法上要宜细不宜粗,耐心细致,以宣讲政策、说服教育为主,防止简单粗暴;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宜活不宜死,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加以解决;对集体上访要宜化不宜激,以预防为主,相互配合,及时疏导,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对重大信访案件要宜准不宜急,主要是摸准情况,吃透政策,妥善处置,不留后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领导讲话在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