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2005-08-08 14:51:14 ) 来源: 半月谈2005年第15期
全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宁夏,要说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特色的工作,少不了“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工程的实施就是要使农村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角落”,为农民提供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按照工程规划,宁夏将建设2000多个篮球场,从而成为村村都有篮球场的省区。截至目前,宁夏60%的村有了标准篮球场。
深入基层取真经
宁夏是体育弱省,历届体育局长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竞技体育上,很少将目光投向群众体育。曾在宁夏文化厅工作多年后任体育局长的乔毅智对体育的理解却是:竞技体育固然重要,但体育更要服务于社会。
任体育局长不久的乔毅智第一次下农村后惊奇地看到,一些农村人人爱打篮球,家家有球员,村村有球队。乔毅智为这一片片“体育沙漠”中的“绿洲”而感动。在平罗县宝丰镇,茶余饭后、商贸闲暇,人们都喜欢在球场上热闹。全镇各种各样的篮球队不下30支,篮球场有20多个。每年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期间由镇上举办大型农民篮球运动会。全镇30多支篮球队,各派精兵强将参赛。比赛期间,不仅有宁夏的社火、剧团前来助阵,而且来自新疆、黑龙江、河南等地的马戏团也来交流。这样的盛会,不仅本镇的回族群众竞相观看,就连邻近的惠农区群众,也专程赶来凑趣。乔毅智说:“打篮球在个别乡村红火,这种形式如果推广开来,其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思路决定出路
乔毅智发现,当前农民对体育活动有需求,但缺乏阵地、设施和组织,农村体育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而“体育绿洲”的例子又启示人们,农村体育的滞后症结不是难开展而是缺思路。
乔毅智经过深思熟虑,对破解农村体育发展的诸多难题一一有了思路:农村缺阵地,但乡乡都有文化站,如果能联合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就可以在不多建阵地、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将体育触角伸向农村。体育部门从体育彩票收益金中划拨活动经费,由文化部门出人出阵地把农村体育搞起来,实现双赢。
乔毅智与文化厅一接触,双方一拍即合,两部门很快于2003年年初联合下发了《关于共建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发展的通知》,将宁夏原有的乡镇文化站更名为文化体育工作站,文化体育一起抓。各乡镇都要建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积极组建农民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等社会体育组织,使农村体育工作有可靠的组织保障。更名后的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仍由文化部门管理,体育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这项名为“体育下乡、篮球进村”的工程,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自治区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受赠地区政府资金及有关部门的共同投入,将在宁夏全区范围内建设文化广场(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建立全民体质测试点或室内健身房;村级工程将在每个村建一块以上标准篮球场,有条件的地方建硬化场或简易灯光场地。
为农村播撒和谐快乐的种子
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而体育下乡正在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西吉县单家集年年搞比赛,还邀请隆德、泾源等县以及甘肃静宁等地区的球队,每次篮球赛都有40多支球队参加,持续20天左右。篮球能带给群众快乐,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还能带来经济实惠。
记者在西吉县了解到,蓬勃发展的篮球活动不仅强健了山区群众的身体,而且激活了民族贸易,“富”了群众的腰包和头脑。据介绍,六盘山下的西吉县单家集是回族村,前两年,当地群众集资兴办了一个畜产品市场,然而由于地处山沟,信息不灵,市场日渐衰落。自从村里开始在每年春节前举办一场篮球邀请赛以后,周边地区的球迷纷至沓来,成群的牛羊、四面八方的皮毛贩运户和各种市场信息也随之滚滚而来。“以球会友”带来“以球兴市”,单家集“活”了起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训讲义(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