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1. 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要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使之代代相传、荫泽后人。
2. 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学习借鉴不是盲目模仿、照抄照搬。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 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亿万人民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要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的新变化,使文化发展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齐发展。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敏锐发现社会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使中华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五、着力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发展活力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现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使我国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党团知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