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一中2009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 一、教学计划 时 间 教学内容 大气环境单元复习及测试 课时安排 重点难点考点提要 典型例题举偶 复习基本要求 1、识记气候分布、特点、成因及判定 2、会运用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第一周 8课时 一 第陆地和海月 二洋单元复周 习及测试 第 三周 1、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 08江苏2、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地理28特点、成因和判定 题 3、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板块构造理论及应用 2、洋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3、地壳物质循环及水循环 4、海洋表层盐度及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5、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整体性概念 6、陆地自然带分异域规律及影响因素 24课时 第一周 08山东1、识记六大板块界线并文综第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5、6题 2、结合图表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图表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影响 3、内外力作用的概念及运用 4、会运用相关图表分析洋流及盐度、温度变化并解释原因。 5、结合图表判读陆地自然带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08江苏地理27题 1、自然资源、自然灾害概念清楚 2、结合图表分析资源的分布、利用、问题及应对措施 3、结合图表说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及应对措施 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问题 第自然资源二二和自然灾月 周 害单元复习及测试 16课时 第三周 1、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2、世界及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3、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解决的措施 4、海洋资源类型及海洋环境问题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四周 8课时 1、农业、工业区位因素及选择 2、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 3、不同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发展特点 08全国文综Ⅰ1、2题、08上海地理第(十)题 1、识记农业、工业区位因素 2、识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3、结合图表分析说明影响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 4、结合图表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及特点 5、结合图表分析各种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 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第环境单元一复习与测周 试、文综训练一 三月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复第习与测试、二文综训练周 二 8课时 1、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化的标志 3、两类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07全国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城文综卷市的区位条件 Ⅰ37题 2、结合图表说明城市化的进程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识记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实例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结合实例对交通线(点)的区位进行分析 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1、结合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后果 2、结合实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途径 3、结合实例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1、结合图表判别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2、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结合图表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4、结合实例辨别文化扩散的类型 8课时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的08海南种类、特点及选择 地理23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题 因素 3、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第题与可持三续发展单周 元复习与测试、文综训练三 选一、文综训练四 第四周 8课时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及 后果 2、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2、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的概念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4、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 5、文化扩散类型 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7、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 08江苏地理23、24题 8课时 5、结合实例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6、结合实例比较说明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文综训练五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 2、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3、各种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5、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 08全国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各种文综Ⅱ地图类、光照类题目 3、4、5题、9、10、11题 08年全国文综卷Ⅱ36题、 1、识记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判定 2、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风形成的原理、三圈环流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3、运用气温及降水相关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运用天气系统的原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结合图表及实例判定气候 6、运用实例分析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1、结合图表分析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地貌的成因 4、结合图表判读自然带分布 1、结合图表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结合实例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第一周 8课时 专题二大气环境、文综训练六 第二周 四月 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力作用 3、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三圈环流 4、气温分布及影响因素、逆温现象及影响 5、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6+2素 课时 6、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判定 8、大气环境问题 第三周 专题三海洋、专题四陆地、复习、文综训练七 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的分布07海南和变化规律 地理222、海水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题 规律及影响因素 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6+2影响 课时 4、地壳物质循环及对地表的影响 5、板块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 6、水循环及意义 7、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1、各种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问题与对策 2、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御 3、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分析 08广东地理31题 专题五资源与灾害、第专题六人6+2四类的生产课时 周 活动与地理环境、文综训练八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5、工业区位因素及分析 6、两类工业区的特点比较 7、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综合比较 1、城市区位因素及影响 2、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6+23、城市功能分区及成因 课时 4、城市新区发展 08四川文综第5、6、7题、 工业区位因素 4、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中国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5、识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2、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及因素 1、结合实例定位、分析区域特征 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及人地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实例进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 2、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自然特征及人文特征的关系 3、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国土整治及发展 专题七城市专题、专第题八人口一专题、文综周 训练九 专题九世界地理、文综训练十 第二周 五月 1、区域定位 2、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3、八个国家的空间定位及自6+2然地理特征 课时 4、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第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1、区域定位 2、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农业、工业、交通等基本情况 3、四大地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 4、中国的国土整治及区域发展 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08全国文综Ⅰ39题 专题十中国地理 第三周 8课时 08北京文综36题 第自由复习四及处理外周 来信息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