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除具体产品技术条件另有规定外,试品在试验中不允许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修。 8.2 验证机械结构
8.2.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与计算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与计算方法见GB 1497—85中的附录A。 8.2.2 验证标志及标志的耐久性 标志的内容应符合10.1的规定。
直接标在漏电保护器外壳上或铭牌上的标志,用手拿一块浸湿蒸馏水的脱脂棉花,在大约15s内来回各擦15次,接着再用一块浸湿汽油的脱脂棉花,在大约15s内来回各擦15次,标志应仍能容易辨认。
对用压印、模压、冲压或雕刻等方法制造的标志,可以不进行此试验。
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之后,铭牌及标志应仍能容易辨认,而且没有任何翘曲现象。 8.2.3 接线端子的牢固性试验
8.2.3.1 漏电保护器的接线端子,连接表5规定的导线,以表6规定的110%的力矩来拧紧接线端子的螺钉(或螺母),然后拧松接线端子的螺钉(或螺母),再将导线拆下,用新的导线重复进行上述试验。本试验应分别用表5规定的最大和最小截面积的导线对两个接线端子各进行5次,每次试验时,导线不应有切断或损坏。全部试验结束后,接线端子应无妨碍其进一步使用的损坏。
8.2.3.2 漏电保护器的接线端子分两次连接表5规定的最大和最小截面积的导线,并用表6规定的三分之二的力矩来拧紧接线端子的螺钉(或螺母),然后对每一接线端子的连接导线逐渐增加轴向拉力到表7规定的值,保持1min,施加轴向拉力时应无冲击,试验过程中,接线端子所连接的导线不应滑出或产生明显的移动。
表6 验证接线端子的牢固性试验的拧紧力矩 螺 钉 直 径 (mm) 公制标准值 2.5 3.0 3.5 4 4.5 5 6 8 10 12 14 直径φ范围 φ≤2.8 2.8<φ≤3.0 3.0<φ≤3.2 3.2<φ≤3.6 3.6<φ≤4.1 4.1<φ≤4.7 4.7<φ≤5.3 5.3<φ≤6.0 6.0<φ≤8.0 8.0<φ≤10 10<φ≤12 12<φ≤14 Ⅰ 0.2 0.25 0.3 0.4 0.7 0.8 0.8 1.2 1.5 — — — 拧 紧 扭 矩 (N·m) Ⅱ 0.4 0.5 0.6 0.8 1.2 1.8 2.0 2.5 3.5 4.0 — — Ⅲ 0.4 0.5 0.6 0.8 1.2 1.8 2.0 3.0 6.0 10.0 14.0 19.0 表6第Ⅰ栏数据适用于拧紧时不能伸出孔来的无头螺钉,以及不能用宽度螺钉根部直径
宽的螺丝刀来拧紧的其他螺钉。
表6第Ⅱ栏数据适用于用螺丝刀来拧紧的螺钉与螺母。 表6第Ⅲ栏数据适用于其他更好工具来拧紧的螺钉与螺母。
表7 验证接线端子的牢固性试验时对导线施加的轴向拉力 In (A) In≤16 16<In≤25 25<In≤32 32<In≤50 50<In≤100 100<In≤160 160<In≤250 拉 力 (N) 50 60 80 90 100 110 120 8.2.3.3 对带有电缆的可移动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应能在所连接的软电缆上施加一个逐渐增加到130N的拉力保持1min,软电缆不应脱落或损坏。 8.2.4 试球和试指试验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2X级的漏电保护器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试验。
a.试球试验,漏电保护器连接表5规定的最小截面积的导线,用直径为12+0.05mm的刚性球,对外壳的各个孔隙作试验。施于球上的力为30±3N,如球不能进入壳内,并与内壳带电部件和运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即认为合格。
b.试指试验:漏电保护器连接表5规定的最小截面积的导线,用图1所示的金属试指插入漏电保护器外壳的各个孔隙,施加于试指上的压力为10±1N,如能插入,应将试指任意活动至各个可能位置,并在试指与带电部件及危险的运动部件之间串接一个电压不低于40V的电源及指示灯,对仅用清漆、氧化膜或类似方法涂覆的带电部件及绝缘绕组,需用金属箔包覆,并使金属箔与带电部分在电气上连接,试验时,应使壳内运动部件缓慢动作。在试验过程中试指不应触及壳内带电部件而导致指示灯点亮。
图1 标准试指
0 没有专门规定公差部分的尺寸公差角度:?10
0 直线尺寸:25mm以下:?0.25 25mm以上:±0.2 试指材料:黄铜
?10 试指的两个联结点可在90o0范围内弯曲但只能向一个方向 8.2.5 防起火危险试验
漏电保护器中绝缘材料(陶瓷材料除外)制成的零件,应按GB5169.4—85《着火危险试验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的规定,进行防起火危险试验。 灼热丝顶端的温度以及施加在试品上的试验时间应按表8选取。
灼热丝试验设备、预处理、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均按GB5169.4—85的规定。
表8 灼热丝顶端的温度以及施加在试品上的试验时间 零 件 支承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零件 不支承载流部件的绝缘零件 8.3 验证动作特性 8.3.1 试验条件
灼热丝顶端的温度 (℃) 960±15 650±10 试 验 时 间 (s) 30±1 30±1 漏电保护器按正常使用条件安装,分别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基本上无感的电路里进行试验。测定电流和电压的仪表精度至少为0.5级,测量时间的仪表相对误差不大于10%,必要时可用示波器或电子计时器来测量时间。
不需要辅助电源的漏电保护器在额定电压下进行试验,需要辅助电源的漏电保护器应分别在1.1、1.0、0.85Us m下重复每组试验。
不需要辅助电源的漏电保护器或用一个独立的电源作为辅助电源的漏电保护器,在图2a所示的电路里进行试验,辅助电源用主电源的漏电保护器,在图2b所示的电路里进行试验。
图2a 验证不用辅助电源或用一个独立电源作为辅助电源
(虚线连接)的漏电保护器动作性能的试验电路图
图2b 验证用主电源作为辅助电源的漏电保护器
动作性能的试验电路图
S—电源;I—独立电源进线;V—电压表; A—电流表;Sw1—多极开关;
Sw2—单极开关;D—被试漏电保护器;R—可调电阻;SwA—辅助开关
8.3.2 验证在20℃温度下漏电保护器不带负载时的动作特性 在20±5℃温度下,漏电保护器不带负载,进行下列试验。
8.3.2.1 用漏电保护器接通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验证漏电保护器的不作特性
试验电路预先调节到通以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值I?no,试验开关sw1、sw2先闭合,然后闭合被试漏电保护器,每极试验5次,漏电保护器均应不动作。 8.3.2.2 逐渐增加漏电电流验证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特性
试验开关sw1、Sw2和被试漏电保护器处于闭合位置,调节电阻R,使漏电电流以约30s内从小于0.2I?n至I?n的速度逐渐增加,测量漏电保护器断开时的漏电电流值。每极试验5次漏电保护器应在大于I?no至I?n之间断开。 8.3.2.3 测量分断时间
8.3.2.3.1 用漏电保护器接通漏电电流测量分断时间
试验电路的漏电电流依次调节到表1或表2规定的电流值(对延时型漏电保护器只调节到I?n),试验开关Sw1和Sw2先闭合,然后闭合漏电保护器,测量分断时间,对每一个漏电电流档测量5次,每次测量值均应符合表1或表2的规定,对延时型漏电保护器,均应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