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

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 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 长沙郡 ”,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长沙为长沙郡郡治,湘州州治。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 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 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民国二十二年长沙县、市分治,设“长沙市”,为湖南直辖市,长沙一直作为湖南省会至今。

二、古城构成结构

长沙城址自战国以来一直未发生大的改变,长沙自古以来得舟楫之便,从楚到明清到如今,古城长沙一直沿着湘江逐步发展壮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城址从未搬迁,城市中心也一脉相承、未曾改变,总的来说古城道路呈不规则鱼网状,为麻石铺砌。城市一直在湘江以东发展,1914 年,拆除城垣后,路网格局呈方格网加放射状。长沙市古城面积较小,加之1938 年发生“文夕大火”,全城近九成建筑被焚毁, 使楚汉名城长沙的历史风貌几乎丧失殆尽。直到解放后期长沙市才跨过湘江发展,河西背靠岳麓山,故长沙西区命名为岳麓区。 三、古城历史街巷 1. 太平老街

太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街巷骨架保留了清朝初年的格局,比较完整和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明初的长沙风貌。主要历史遗迹有贾谊故居及

长怀井、金丝街麻石路、明记藩府西牌楼旧址、清朝鲁班庙遗址、辛亥革命共进会、四正社旧址、李富春故居、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等。

2.化龙池

化龙池位于芙蓉区,旧名玉带街、熬背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人民西路,为长沙仅存的4条古麻石之一,街宽4-5米。化龙池东侧是古善化县学宫所在地。善化县学宫建于嘉靖四十年(1516),按长沙府学宫规制仿建,规模宏大。明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因街在池西,遂改名为化龙池。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位于化龙池。民国政要、曾任福建省主席的刘建绪的公馆也在此街。旧时化龙池为繁华的商业街,有“长沙秦淮河”之称,油鞋、木屐店多集中于此。

3.白果园

白果园是长沙市一座历史凭吊故址,现在坐落在长沙市芙蓉区黄兴南路步行商业广场东边约150米处,是长沙市著名的历史古街巷,是民国时期的长沙的“富人区”,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国民政府主席程潜的私宅所在之处。2005-2006年长沙市政府对此地投资修缮,栽种了数棵挺拔参天的白果树,增设了巨幅仿铜历史墙,其上有毛泽东、程潜、程明仁等历史名人,成为了长沙市区具有历史健文化的保留遗址。

4.小古道巷

小古道巷位于天心区,西起黄兴路商业步行街,东止磨盘湾,全长175米,街宽4米,与大古道巷平行,中有“流水沟”、“云泉里”等小巷相连。小古道巷因旧有古道观“南岳行宫”而驰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南岳行宫在十四铺小古道巷,南岳行宫供奉南岳祝融大帝。祝融是传说中火神。在坡子街火宫殿未出现之前,南岳行宫是长沙市百姓祭祀火神的主要场所。小古道巷规划保护范围6200平方米,通过铺设水泥仿麻石路面,店铺装修与大古道巷统一的风格,青砖朱门,飞檐小瓦,花格门楼,封火山墙,坡屋顶是小古道巷的建筑特色。

5.西文庙坪

西文庙坪位于天心区古潭街东侧,西起学宫门正街,东止南墙湾,呈“口”字型。西文庙坪及其相邻的学工正街、修文街、登瀛桥、西学巷等街巷均由长沙府学宫位于此而得名。西文庙坪主巷全长220米,宽3-5,东段多高层建筑,西段保持较好的

道观古今 底层街巷格局,色彩沉重,空间尺度亲切宜人。西文庙,即长沙府学宫,为宋以来长沙的最高学府,老百姓习惯吧学宫称为文庙。

长沙府学宫 梅公馆 长沙府学宫

6.古潭街

古潭街辖黎家坡、学宫门正街、古潭街这三条老街巷,统称为“古潭街”。此街路幅宽5米,路长490米,沿着幽深街巷慢行,古代学宫、古井、州庙比比皆是。建于宋代的西文庙又名长沙府学宫,清朝年间为长沙城报考举人的考场,古时候就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传统。今日遗存的“道观古今”及“贤关”一处3米高牌坊,由白色麻石雕砌而成,所刻飞鱼走兽栩栩如生。

古潭街两厢保存的清末明初建筑,是长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标本。

四、重要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以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作为评估准则。建筑类型、建筑样式、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等具有特色或者研究价值,著名的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著名人物的故居,旧居与纪念地。可以反映地域建筑特点或者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特点,在本市各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只要符合上述情形之一,可以列入历史建筑名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1043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