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肿瘤。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以时点患病率用得较多。 治愈率:指的是无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free) 生存率:除无瘤生存外,还包括带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F):是指病员的疾病经治疗后还应具有较为理想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的恢复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病员不但在生理上、体能上的恢复,还要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同一病员在同时或不同时期出现2个以上的原发癌。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发瘤”。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壁中没有皮肤附件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称~~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 牙源性囊肿:发生与颌骨内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 非牙源性囊肿: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与面突连接处的上皮发展而来。 交界痣:斑疹丘疹或结节、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与皮肤。 牙源性粘液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静脉直接吻合形成。 唾液腺粘液囊:广义的唾液腺粘液囊肿包括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 第一鳃裂囊肿(鳃裂瘘):来自第一鳃弓发育异常,鳃裂囊肿易继发感染破溃形成瘘,瘘液为黄白色豆渣样物,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粘液囊肿:小唾液腺瘤样病变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腔内注射药物或手术切除,后者最常用.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最常见唾液腺肿瘤者,因肿瘤中含肿瘤性上皮组织、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混合瘤或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腺淋巴瘤”的命名容易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前者为良性肿瘤,后者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观察,在腮腺淋巴结中常可见到腺体组织.这种迷走的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即为沃辛瘤.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儿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涎瘘(salivary fistula):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 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言语,吞咽和表情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更名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①三大症状(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②又不是三大症状原因清楚的一类疾病③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可单独或同时累及。 咬合板:Occlusal Splints抹掉原来存在于肌肉的习惯记忆型,重建符合肌生理状态的下颌闭口型、暂时让下颌髁突前移,关节间隙增宽,减轻关节后不软组织的压力、使关节负荷减小,关节内压下降,有利于恢复关节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维持关节位置的稳定、可建立最适的功能合状态,减少异常的肌活动、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免受异常合力的损害、建立适当的垂直距离和适度的切导关系。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口腔颌面外科名词解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