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接处,多地震 5、火山成因:地球内部岩浆受强大的压力作用
6、火山类型:活火山,死火山(大部分),休眠火山 *火山的好处: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观光 坏处:破坏农田建筑
4
专题六 岩石与矿物 1.岩石 ①岩浆岩
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
喷出岩:岩石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晶体颗粒细小,有气孔(玄武岩) ②沉积岩: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二形成的岩石;有层理结构、保存动植物化石(煤,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③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变成新的岩石;有片理结构(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
【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 *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氧、硅、铝
专题七 地貌 1.地貌类型 ①流水地貌
上游:侵蚀 “V”字形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侵蚀-----凹岸(北半球右岸) 形成曲流(长江),河道弯曲,不利 Q 堆积-----凸岸 于航运
下游:堆积强盛-----形成三角洲(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②喀斯特地貌
我国分布:西南各省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云南高原、)的石灰岩地区
③海岸地貌
海积:沙滩,沙洲,沙堤
海蚀: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
④风成地貌
风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 风积:沙漠,沙丘
⑤黄土地貌
黄土塬(平坦面) 黄土梁(高地) 黄土峁(孤立土丘)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原因:在流水的侵蚀下,黄土地区千沟万壑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稀疏——坡度小 平原 海拔不超过200米
丘陵 海拔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等高线较疏 山地 山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等高线中央稀疏,边缘密集
陡崖 几条等高线重叠 (n-1)d ≤h < (n+1)d,d为等高距
5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洼地(盆地) 两个山顶间地底——鞍部
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脊
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高处——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3.地貌与经济建设
平原 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种植业 干旱地区平原、盆地——畜牧业 海拔较高的山地——林业 坡度3°—7°种植业
>7° 梯田农业 >25°林业
黄土地貌——利: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有利于 农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喀斯特地貌——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
*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8~12)
专题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物质组成:干洁空气(氮气和氧气)、水汽、尘埃
2.大气保温作用
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6
3.大气自地面向高空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 散逸层 热层 特点 气温变化特征及原因 气流运动 与人类的关系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①反射无线电短波 平流 原因:离子态的气体吸收太阳紫外线 ②极光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 原因:热量来自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原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原因:近地面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 中间层 平流层 ①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 保护地球生命 ②最佳航空飞行层 对流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
专题九 行星风系 1.热力环流
低气压冷空气下沉高气压热空气上升低气压热低气压冷空气下沉高气压冷
地面高气压冷7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受热的地方,近地面因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受热较少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 2、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在受热较多的地区,近地面因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同一水平面的地区低,形成低气压;而在受热较少的地区,近地面因空气收缩下沉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3、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当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产生差异时,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产生水平运动,即形成“风”。
【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高空气压特征与近地面相反】
2.气压带、风带
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8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全年高温多雨 升气流控制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稀树草原气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南北纬10°~南北回归候 交替控制 干湿季 线之间,热带雨林两侧 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全年高温,有明显的节移动 南亚 旱季和雨季 海陆热力差异 受副热带高气压或内全年高温少雨 陆信风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及西岸 25°N~ 35°N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的交替冬季温和湿润 控制 南北纬30°~ 40°之间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 60°之间大陆西岸 35°N~ 55°N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冬季严寒,夏季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影响小 热,全年干旱少雨 陆
9
专题10 季风 1.季风 名称 成因 风向 形成过程 风向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东南风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南亚季风 主要: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其次:海陆热力差异 西南风 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控制南亚地区 东北风 夏季风 冬季风 西北风 形成过 阿留申低压 东北信风南移控制南亚地区 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热带季风气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候 夏季暖热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温和少雨 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利:夏季风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雨热同季(期) 对农业生产的弊:夏季风不稳定易造成旱涝灾害 影响 冬季风易造成低温冷害、北方春旱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高考高中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