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一个领导念念为底下的人着想,就像诸位校长,或者企业界的领导,他们真的也考虑到,让这些老师们,他们往后的教育事业走得更有价值、走得更好、更顺,这些企业界的也希望他底下的员工能够有真正幸福的人生。但是有可能你们回去安排一些课程,底下的老师不理解你。有没有可能?所以你们这个时候就要想起,我们在居美馨就打预防针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念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话很好用的,你假如“山重水复疑无路”,你只要把孔子的话提起来,你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安排他的员工到汤
池学习,他非常仁慈,他考虑到那天是礼拜天,他的司机员工也有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让员工礼拜天还得要加班,所以总裁亲自开车把同仁载到庐江上课。我们听了都很感动。可是他的员工在车上想:这个总裁一定带我们去洗脑,一定是上完课以后什么都听他的,都为他,一定有目的的。为什么我们知道他员工这么想?是他的员工上了几天课自己上去分享的时候忏悔的,他上了几天课终于知道夫妻怎么相处,他人生问题出在哪,他很感谢总裁,但是当时载他来的时候还怀疑。所以确实领导者有一些决定不被理解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也要坚持去做。实在讲,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有多少人不理解他?很多。所以我们要跟国家领导人心心相印、上下一心,来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尽心尽力,去尽我们的道义才对。
我们反思到现代人的思想偏颇掉,产生了种种的灾祸。灾祸从自身来看,身有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包含骨质疏松症,还有免疫系统的疾病,红斑性狼疮这些免疫系统的疾病越来越多,而且生病的年龄一直在往下降。我们曾经听过18岁的孩子中风去世了,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身体出问题了,心理呢?也出问题了。现在全世界每四十秒就有一个人自杀;忧郁症、躁郁症,这些心理疾病的人不在少数。
那这是一个人身心的问题,延伸到家庭,五伦当中的三伦都出问题。夫妻,离婚率非常的高;父子,现在懂得孝养父母的人越来越少。当然很可贵,国家捍卫孝道,立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这个在很多国家没有立这种法,因为在他们的民族当中,还缺乏孝道的观念、孝道的教育。而事实上要救这个世界,唯有孝道才救得了,因为老祖宗说“百善孝为先”。连根本、连最重要最先的都没有了,后面怎么谈?我们待会会分析,整个苦难根源在没有教孝道。家庭:夫妻离婚率越来越高;父子冲突;兄弟告上法庭的越来越多了。这个在古代会让人家看笑话的,可是现代人都不懂了。
我们南京菲尼克斯总裁,李慕松总裁,他已经退休了。我记得有一年明朝有一个大忠臣叫杨椒山先生,他是被严嵩陷害,严嵩是个大奸臣。他在要被杀头前还在监狱非常的平静,视死如归,我已经尽了我的忠诚,问心无愧了。临死的前一天写了一篇家书,这个家书在《五种遗规》当中有,说到:假如我两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去告他另外一个兄弟,告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你假如拿到我这篇家书的话,请你要处罚告官府的那个人,你要重重的处罚我这个孩子。他深明大义,哪有兄弟之情还上法庭的,这个家不就败了吗?
《朱子治家格言》说到,“居家戒争讼”,家庭家人之间戒什么?打官司。“讼则终凶”,只要打官司,这个家道绝对是凶象败象。我请教大家,你们认识的任何一个亲朋好友,兄弟至亲打官司,然后这个家兴旺的,请举手?那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明明这么做没有一个家能兴旺,可是现在为什么这么多家在打官司?没人提醒,没人把这个道理告诉他,都闹得冲突不断,然后还赔了一大堆的律师费。最后呢?上行下效,下一代更惨。所以古人说兄弟之情,要留与儿孙做好样子看,不能身为长辈给孩子不好的榜样。但是人不懂。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是马来西亚北方一个岛,有一个很大的企业家,他就跟兄弟在打官司,打了好长一段时间。结果学了《弟子规》,不打了。他终于明白,谁最痛苦?他母亲最痛苦,他孝道就亏了。结果他很快的反省不打了,现在事业反而越做越好。
家庭当中还有很重要的养老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就一直传了这么多年,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
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他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
所以人的福田大致分三种,这个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看看。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
在唐朝,有一个读书人叫杨大年,他20岁就考上状元。20岁考上状元,那他的福报跟聪明不一般。但是他有个傲慢的习气。孔子对傲慢高度的提醒,夫子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他有周公的才华,有周公的办事能力,这个比喻已经到极点了。因为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周公这位圣人,制礼作乐,开创周朝八百多年的国祚,所以这个比喻已经是到了极处了。但是“使骄且吝”,他假如骄傲傲慢,又吝啬不愿意把经验给别人,“其余不足观也己”,那这个人他的才能已经局限了,上不去了。而且你真正用这样的人,他一傲慢会失人和,走到哪会给人家添乱,这样的人用不得,那些才华也不足为道了。
所以“百事之成”,任何事成就,“必在敬之”,恭敬对人,恭敬对这件事。“其败也”,这个事为什么失败了?“必在慢之”,傲慢起来。大家冷静去看,所有的大企业为什么会很快的倒掉?就是因为那个一把手,有了一些成就了,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然后又做错决策,跨行投资,一下就垮下来。所以人不能因为有所成就了就傲慢。所以老祖宗又提醒,“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少年得志大不幸”。太年轻有点小成就,自视甚高,可能就要栽很大的根头。
所以这个傲慢的提醒,我们可以讲这些故事给孩子听。这位杨大年20岁,状元是全国第一名。后来进了国家的学院,跟这些老人长者在一起,常常挖苦别人,取笑别人。这些大臣真的是很无奈,就对他讲:“年轻人,有一天你也会老。”这句话告诉我们,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今天我们尊重老人,我们老了就受人尊重;今天我们不敬老人,我们老了也不可能有人尊重我们。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提醒他,你也会老,他没有去改。所以不到五十岁,好像四十几岁就死掉了。这么大福报的人四十几岁就死了,等于是他的不敬,把他的福报都给折完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幼小课堂蔡礼旭《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四讲(DOC)(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