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感同身受,因为我小学四年级,我母亲就调到我们学校。所以四、五、六年级,我母亲常常跟这些同事在一起,同事们很会比成绩。我小学的成绩,三四年级都是十几名、二十几名,中等,甚至有时还考到后面去。可是我母亲从来没有拿我跟人家攀比,所以我感觉我母亲不追求这些虚荣。但是他们却把一个更重要的读书的好习惯演给我们看,身教。我们每天吃完饭不看电视的,休息一会儿,父母就开始看书,所以我就长期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
而我的姐姐每一次都是全校第一名,小学是这样,初中也是这样。所以每一次考试完之后,我最怕的时刻就是颁奖。“六年级第一名”,就念我姐姐的名字,然后我赶快头低下来。然后我同学,“你姐,你姐。”所以要了解,哥哥姐姐成绩很好,当这样的弟弟也不容易。所以这个都要设身处地。但我的爸爸妈妈都没有拿我跟姐姐比,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不一样,每个人开窍的时间不同,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我记得我念高中的时候,我小学自然科老师到我们学校去,我好高兴接待老师。我的自然老师跟我的班主任两个人都到我们学校,我们师生三个人坐在一起。他们两位老师都教过我姐姐也教过我,结果我们这个自然科老师说,“礼旭,是属于(用闽南话讲)大只鸡慢啼。”因为大的鸡它吸一口气要比普通的鸡多一两秒,它都要多吸气,它才能“咕咕咕”,才可以叫,翻作成语叫“大器晚成”。当时候我念高中,老师这句话真的太鼓励我了,我觉得不能让老师失望,后来慢慢就懂得自立自强。
所以不要去虚荣,不要去压孩子,要自始至终信任他。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每一次我考
试不好,自己也有良心,在楼梯口等着爸爸。爸爸还没走上来,“爸,我考得不好。”我父亲每一次都是笑着,“加油加油。”但是也是父母都有读书习惯,慢慢的有这个环境,孩子慢慢就提升上来。所以有一个校长就说到,你把一个蛋放在咸水里面,请问会变成什么?当然的嘛。你把它放在甜水里面变成什么?急什么嘛。现在教育变成什么?揠苗助长,急功近利,最后压到厌学不读书,反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不能急,不能求快,《孟子》留的这句话很重要,不要揠苗助长。
而我们看到心理这些病,确确实实还是自身欲望不能满足,最后痛苦。甚至很多人自杀是他在满足欲望过程当中铤而走险,最后没有办法收拾。有些好名利的人,一直把这个虚荣压到身边的人喘不过气来,也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甚至自杀。我们中国有一个顶尖的科学家,就因为他的太太好虚荣,常常拿他跟其他教授比。“人家的房子现在是多少平米啦,人家的收入是多少了”,最后先生想不开,自杀了。还是利欲。
再看,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要不为了利,见利忘义;要不欲望控制不住,就整个家庭破碎掉。父子,为什么不孝顺父母,遗弃老人?自私自利,只满足自己的欲望,忘了自己应该尽的孝道。包含兄弟,也是利欲才会产生冲突。小孩的教育为什么会被忽略掉?父母都去赚钱了嘛。所以现在留守儿童好像有五六千万,我们听了都心痛。
有一个故事给我们很重要的省思,在湖南株洲,有一对夫妻都是大学毕业,有稳定的工作,但是看到别人赚很多钱,开工厂做生意,他们忍不住,就辞掉稳定的工作,做生意开工厂。接着确实赚了一些钱,但忽略了儿子的教育。后来儿子成长过程当中,常常都是钥匙儿童,父母都不在家,挂着一个钥匙,自己推开门,空空荡荡的。跑哪里去了?跑到这些斗闹场,跑到游戏机那里去了。后来慢慢成年二十多岁,染上赌球,结果把家里的房契、工厂的房契全部拿去借债,全部败光。他的父母六十岁左右的人,几十年的付出一夕之间化为乌有,然后儿子还跑到广东去避债。这对夫妻最后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两个人在去年的中秋节到了祖坟前喝农药自杀。这就发生在前不久的事情。
这件事情讲给所有的家长听,我想会让他们反思,最起码有三个最重要的反思。第一,一定要下海赚钱就赚得比较多吗?大家要了解,你做哪一个行业那是缘分,真正的原因是你有没有布施、有没有积功累德。该是你的福报,跑都跑不掉,你何必一定要赶紧去把一堆钱抢过来呢?你命里本来就有这个福报,谁都拿不走。人为什么心不安?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福报财富他不懂。一看到别人致富了,心就动了,就要去跟人家竞争。命里有时终须有,别急;命里无时莫强求,可以好好再修。就像了凡先生本来命中无子,他断恶修善,后来有子嗣了。他本来连举人都考不上,最后考上进士,还当了一个大县的县长。本来命里只活到53岁,但最后活到74岁,延寿21年。命是可以改的。而那对湖南的夫妇为了赚钱,不明白财富的真因是靠自己布施修福,他们辞掉了稳定的工作。这是第一点,人对于财富不懂,心不安。
中国的财神叫陶朱公,春秋时候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来复国以后,他就离开勾践,带着太太西施到一个地方做生意。没多久致富了,又把所有的财产布施掉给那些贫穷的人,又从小生意做起。又没多久,又发大财,又布施掉。历史当中记载,三聚财,三散财。所以他是明白财富的真因就是布施。你在哪一行工作那是缘分,有因有缘最后就结财富的结果。太多的人不明这些理,心不安。理得,心才会安。
而第二个重点是,不要因为赚钱而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至要莫若教子,你把最重
要的事忘掉了,亏了做人的本分,怎么会有福报呢?在《易经》当中告诉我们,“利者,义之和也”。我们一看到“利”,到底是要蝇头小利,还是长长久久的利益?长久,不能短视近利,最后刀头舐蜜舌头都断了。所以《易经》对于真正的利,一定跟什么相应?义,而且是和,要把整个做人的义务、本分,都能够好好的去经营好,才能“义之和”。这个和就是安排得非常的适宜。今天为了赚钱不孝父母,不教孩子,已经没有尽义了,没有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衡了,最后一定出问题。这是第二个的重点,他忽略了下一代的教育,最后所有的财产都败光了。就像刚刚跟大家举的二十亿的钱,就因为他中风不到一年,两个儿子跟孙子把它全部都败光。
第三个重点,纵使所有的财产都没有了,难道一定要用自杀来解决吗?应该要百折不挠,应该要勇于面对,而不是用这种方法。自杀是大不孝的行为,不是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吗?
台湾有个企业家也是一时不小心,看到别人经营其他行业赚钱,他就跨行投资,一下子亏了三十亿。身边的亲戚朋友劝他,你赶紧跑到国外去就不用付钱了。他说,我宁可做一个最穷而守信的人,我也不这么干。他虽然做错了,但他很可贵,他守住“信义为立业之本”。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大陆有机会出现,他没钱,但是因为他守信义,亲朋好友都愿意借他钱。所以他说到,他到大陆发展的门票多少钱买的?三十亿买的,那个门票给他记取教训,他还是回到他的老本行,现在在大陆的发展是在台湾的几十倍成功。所以曾经到一无所有,但是他有志气。他宁为成功找方法,不气馁,又东山再起,还是很有成就。所以这个故事让我们省思到对育幼的重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幼小课堂蔡礼旭《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四讲(DOC)(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