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山行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含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7-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山行》

第二题

“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主编导读”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已作了详尽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时,要把握几个要点: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④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灵魂,推出此句的过程很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把眼光最后停留在此句上。头两句的美妙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来是枫叶如此美丽,原来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诗人的心灵变化、情绪转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了这“最后一句”。

以上四点并非机械的分类,学生们可能仅侧重某一角度或另择角度谈其感受。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参见“主编导读”)。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参见“参考资料”中王双启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第三题

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主编导读”和“参考资料”已作全面分析。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题目要求简要说说,能扣住上述基本情调略加展开即可。但要求学生谈感受时,应像“主编导读”提醒的,从具体词句中找到依据,不要仅仅停留在抽象判断上。如“悲壮”之“壮”可从“燕然未勒归无计”等诗句中看出;《苏幕遮》的“悲凉”之“凉”可从“碧云天”“黄花地”“寒烟翠”“明月高楼”等词语中体味到,而且可以感受到它只是“悲凉”“悲清”而不是“凄凉”。详细可见“主编导读”。

其中“芳草无情”,“主编导读”与教科书中的注释有所不同,但都说得通,并都有依据。古代诗歌多以草喻离情多愁,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蔡邕),“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这里的草是看得见的,触景生情。教科书注释取此说,故说:“因为芳草地触动多愁”。又有以草代指故乡、思乡,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想起江南的绿草联想起江南的故乡。这里的“草”不在眼前,所以是思乡。“主编导读”用此说。还有以芳草喻爱人、亲人、思念之情的,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总的来说都是与愁思有关。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 ) 独倚( )衡阳( )孤城( ) 乡魂( ) 石径( )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_____进考场,自信地面对试卷,chén__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言表达训练】

6、《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 7、范仲淹《渔家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了什么情绪? 9、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浥”是润湿的意思。

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10、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1-14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 ②寒山: ③石径: ④斜: ⑤白云生处: ⑥爱: ⑦枫林晚: ⑧霜叶: ⑨二月花:

1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1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15-20题。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5、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7、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8、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19、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20、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用心 爱心 专心

- 5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山行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山行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646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