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进行关于股权转让业务的税收筹划时应注意( )。
A. 股利分配不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B. 能否得到董事会的同意 C. 进行股利分配的可行性
D. 若投资者为个人,则要求企业必须是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均不能进行
16.下列所得中,免征预提所得税的有( )。 A. 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 B. 在境内提供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
C.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给中国政府和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 D. 外国银行按照优惠利率贷款给中国国家银行的利息所得
17.对减税和免税的税收筹划,要注意税收减税和免税规定的界限,主要应注意( )
A. 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限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B. 减免税优惠期限的把握 C. 必须履行有关程序
D. 有关技术操作的政策把握
18.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的筹划空间很大,在日常税收筹划过程中,可以推迟获利年度的出现,主要方法有( )。
A. 根据企业的行业情况选择加速折旧方法,抵消利润 B. 用好用足税前列支政策,加大有关费用的支出标准 C. 选择适当的商品销售价格压低利润
D. 做到合法地在预缴期间尽可能少预缴,特别是不要在年终形成多预缴需退税的结果
19.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存在的条件是纳税人拥有计税依据,也就是有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可以从推迟计税依据的实现方面做好纳税筹划,包括( )。 A. 设法压缩计税依据
B. 合理申报推迟预缴税款 C. 推迟获利年度出现
D. 合理分摊汇兑损益中汇兑溢余
五、 问答题
我国税法对投资所得来源地是怎样认定的?如何筹划投资所得的来源地?
六、综合题
1.某市煤矿联合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开采原煤销售,假定2010年度有关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开采原煤13000吨,不含税收入15000万元,销售成本6580万元; (2)转让开采技术所有权取得收入650万元,该技术所有权的账面余额为300万元;
(3) 提供矿山开采技术培训取得收入300万元(有相关专业培训资质),本期为培训业务耗用库存材料成本18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30万元;
(4)购进原材料共计3000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进项税税额510万元;同时支付原材料运输费用共计230万元,取得运输发票; (5)销售费用1650万元,其中广告费1400万元;
(6)管理费用1232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20万元;探采技术研究费用280万元;
(7)财务费用280万元,其中含向非金融企业借款1000万元所支付的年利息120万元;向金融企业贷款800万元,支付年利息46.40万元;
(8)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合理工资82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6.4万元(取得工会专用收据)、职工福利费98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5万元;
(9)营业外支出500万元,其中含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300万元;因消防设施不合格,被处罚5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①上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涉及转让费用;②取得的相关票据均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③煤矿资源税5元/吨;④上年广告费用超支380万元;⑤技术所有权的摊销年限,税法和会计一致,技术转让所得已经按规定办理减免手续) 要求:
(1)填列《企业所得税计算表》中带*号项目的金额(单位:万元)。 (2)针对《企业所得税计算表》第13~17行所列项目需作纳税调整增加的情况, 逐一说明调整增加的理由。
类别 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加: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 业务招待费支出 广告费用支出 职工福利支出 职工工会经费、教育经费支出 营业外支出 其他调增项目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 加计扣除 免税收入 减免税项目所得 其他调减项目 四、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 金额 * * * 1650 1232 280 * * * * * * * * * * * * * * * * * * 25% * 利 润 总 额 的 计 算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计 算 税 额 计 算
2.某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外方投资者郭某为个人,投资额占实收资本的75%)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为2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500万元。由于企业效益好,潜力大,另一外方投资者李某也想参股,共同投资发展企业。双方达成意向,预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郭某将其拥有的1500万元股权中的500万元转让给李某,转让价格按所有者权益乘以股权比例计算。试问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才能使双方利益达到最大? 3.长城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2008年在我国的厦门和辽宁省某县城分别投资设立了两家外商投资企业长江公司和河海公司,两公司都生产同种机电产品。长江公司负责新型机电产品的研究、开发,并负责生产、销售;河海公司只负责生产,并在本地区进行销售。2008年,长江公司因为其研制生产的机电产品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销售状况良好,研制开发费用等各项指标均达标,被厦门科
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长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税后利润1200万元。河海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而税后利润仅有150万元。长江公司、河海公司在管理模式、材料成本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在人工成本上,珠江公司比长江公司少。请根据以上资料,从长城公司的角度进行税收筹划。
4. 振邦集团是一家生产型的企业集团,由于近期生产经营效益不错,集团预测今后几年的市场需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于是准备扩展生产能力。离振邦集团不远的M公司生产的产品正好是其生产所需的原料之一,M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正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状态,已经无力经营。经评估确认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负债总额为6000万元,但M公司的一条生产线性能良好,正是振邦集团生产原料所需的生产线,其原值为1400万元(不动产800万元、生产线600万元),评估值为2000万元(不动产作价1200万元,生产线作价800万元)。振邦集团与M公司双方协商,形成了关于资产重组的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资产买卖行为:
振邦集团拿现金2000万元直接购买不动产及生产线,应承担相关的税收负担为营业税和增值税,按照有关税收政策规定,M公司销售不动产应缴纳5.5%的营业税及附加,生产线转让按4%的税率减半缴纳增值税,并计算资产转让所得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
税负总额=1200×5.5%+800÷(1+4%)×4%÷2+[1200+800÷(1+4%)-800-600-1200×5.5%]×25%=207.19(万元)。该方案对于振邦集团来说,虽然不需购买其他没有利用价值的资产,更不要承担巨额债务,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要筹措到2000万元的现金,负担较大。
方案二:产权交易行为:承债式整体并购
其相关的税收负担如下:按照税法政策有关规定,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不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M公司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负债总额为6000万元,已严重资不抵债。根据规定,在被兼并企业的资产小于负债或与负债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兼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兼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该方案对于合并方振邦集团而言,则需要购买M公司的全部资产,这从经济核算的角度讲,是没有必要的,同时振邦集团还要承担大量的不必要的债务,这对以后的集团运作不利。
方案三:产权交易行为
M公司先将原料生产线重新包装成一个全资子公司,资产为生产线,负债为2000万元,净资产为0,即先分设出一个独立的N公司,然后再实现振邦集团对N公司的并购,即将资产买卖行为转变为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同方案二,M公司产权交易行为不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企业所得税,当从M公司分设出N公司时,被分设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其被分离出去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计算被分设资产的财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M公司分设N公司后,M公司应按公允价值2000万元确认生产线的财产转让所得600万元,计税150万元。
N公司被振邦集团合并,根据企业合并有关税收政策,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N公司转让所得为0,所以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方案三的效果最好,一是避免了支付大量现金,解决了在短期内筹备大量现金的难题;二是N公司只承担M公司的一部分债务,资产与债务基本相等;三是振邦集团在资产重组活动中所获取的利益最大,既购买了自己需要的生产线,又未购买其他无用资产,增加了产权交易的可行性。
对于振邦集团来说,把资产转让行为转化成为产权交易行为,巧妙地降低了企业税负。值得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该方案有以下两个关键点:(1)债权转让行为的可行性。要避免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怀疑企业分立行为含有逃废债务的目的而不予配合;(2)企业分立中会涉及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最终应有哪方承担,在操作时要考虑税负可以通过价格进行转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同意案例中的税收筹划方案吗?
(2)对上述案例,还有没有更好的税收筹划方案?请给出思路。
5.A公司于2009年2月20日以银行存款900万元投资于B公司,占B公司股本总额的70%,B公司当年获得税后利润500万元。A公司2008年度内部生产、经营所得为100万元。A公司所得税率为25%,B公司的所得税率为15%。公司可以用两个方案来处理这笔利润。
方案一:2010年3月,B公司董事会决定将税后利润的30%用于分配,A公司分得利润105万元。2010年9月,A公司将其拥有的B公司7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C公司,转让价为1000万元,转让过程中发生税费0.5万元。
方案二:B公司保留盈余不分配。2010年9月,A公司将其拥有的B公司7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C公司,转让价为1105万元。转让过程中发生税费0.6万元。 请通过计算帮助A公司进行纳税决策,应该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税收筹划第6、7章习题及全部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