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启迪学生的思维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把握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者:王明立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9期

摘 要: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现象”,根据不同的情况把握好“意外现象”,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多变的视知觉印象中理解简约的化学本质意象。 关键词:化学实验;意外现象;探究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直接获取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现象”,根据不同的情况把握好“意外现象”,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多变的视知觉印象中理解简约的化学本质意象。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本人在教学中遇到“意外现象”时,遵循科学探究的规律,首先让学生对观察到的“意外现象”进行描述,然后讨论并大胆推测产生“意外”的可能原因,最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且分析思考。从教学情况看,每一次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整个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全身投入思考,讨论热烈甚至常常有争论,促进思维碰撞,享受研究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根据造成“意外现象”的不同原因,分别说明如下: 一、因操作不当引起

有一次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要求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我让某个学生来完成该实验。该学生先在试管中倒入了少量氯化铝溶液,在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采用胶头滴管而是直接用试剂瓶倒溶液,由于面对全班学生,该学生一紧张就倒入较多的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在试管中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现象,同学们感到很“意外”,心里在嘀咕“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做的实验没有现象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让该学生重新再做这个实验,要求用胶头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第二次实验就出现了“先出现沉淀最后沉淀消失”的现象。两次实验采用的试剂是一样的,加入的形式也是一样的,第一次实验没有出现明显现象就成了第二次实验的“意外现象”。本人没有放走第一次实验的结果,而是马上组织学生讨论本次“意外现象”的原因。学生在对比两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一个原因:第一次实验因一次倒入氢氧化钠的量太多,使得生成的氢氧化铝马上溶解,因而就看不见明显现象。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加入溶液体积的多少是外在的表现,实质是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接下来我就要求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2 mL氯化铝溶液,即使倒入9~10 mL氢氧化钠溶液仍然有白色浑浊。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想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把握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启迪学生的思维在线全文阅读。

把握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启迪学生的思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02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