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邻水二中政治组 周胜军
一、【课标要求】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和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重点难点
重点: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难点: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结构分析
本框分三目:第一目讲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第二目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第三目分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砥砺自
1
我。三目共同探讨了实现人生价值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四、【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现在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同时,表现为思想上的认知与行为的选择相互冲突,所以这节课要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流程设计】 (引入新课)
一位中学教师问一个尖子学生,有什么人生目标。中学生这样回答: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 -考上好大学??
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
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那么,人生价值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探究的课题: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情境导入)
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思考与交流:
2014年袁隆平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后,同时,他还被
2
国家科技部评为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在今年的10月他将出任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馆形象大使。荣誉让人们再度关注着这位85岁的老人。
作为之前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们来看央视给予他的颁奖词:看了视频后,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袁隆平是靠什么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整个中国?
他就是用这样的实干和奉献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更感动了整个中国。
探究一:结合袁隆平的事迹思考:袁隆平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情境一:
85岁的袁隆平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忙碌在田间地头。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播种到收获,我只要有时间,都要到试验田里去看一看。它长得好不好,要不要肥料,要不要水,有什么虫,有什么病。每天看着它成长,心中无比欣喜。
情境二:袁隆平解决了上千万人的饥饿问题,用自己得来的奖金进行各种捐款活动,用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回报和奉献社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忙碌在田间地头(劳动)→彰显和发挥他的的智力、体力、意志、情感;促进他全面发展(人的存在方式)→杂交水稻(价值)→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饥饿问题(社会价值)→ 社会对个人尊重、评价、满足,称他为“当代神农氏”、“杂交水稻之父”、先后受到国家几代领导人接见(自我价值)→袁隆平幸福的笑了。
结论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探究延伸)
“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 (你有亲身体会吗?)
3
那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奉献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过渡:如今的袁隆平荣誉无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泰国农业金镰刀奖等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资料)的确,他是一名成功者。我们接下来进行下面的探究。
探究二:袁隆平是成功者,但仅靠他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
情境三:在袁隆平成功的背后,还有就是同是农校毕业的妻子对袁隆平帮助很大。田间里,妻子与他一起寻找秧苗材料,而孝敬老人、抚养孩子这些家事袁隆平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
情境四:袁隆平用得来的奖金设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他说:“没有祖国和人民,没有领导和同事,就没有自己的事业。”
结论:袁隆平事业的成功,有家人的支持,有同事的帮助,有国家提供的物质条件,可以看出:
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袁隆平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给他提供的客观条件,比如,他的生存条件、工作条件、发展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过渡:既然,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注意什么呢?
4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人认为:当代是弘扬个性的时代,“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是否认追求个性,但是人的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结论二: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过渡: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就是一个传奇。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但谁能体会,袁隆平背后所付出得艰辛呢?请看材料:
探究三:袁隆平的成功,主观上具备了哪些条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情境五:他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50年孜孜不倦,不屈不挠,不怕失败;因此,他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情境六:袁隆平是杰出的无党派人士,始终坚持中共领导;他说,不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就丧失了做人的原则;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就边教边学,对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上千次的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袁隆平说,自己有信心活到100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我长期坚持下田。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