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近代真题及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解析】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江南制造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B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A )。

【解析】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强学报》是 强学会会刊为中国最早政论报纸,宣传维新变法。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D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答案】D

【解析】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

【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5.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C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答案】C

【解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A)。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解析】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D.省港工人罢工;一场在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在香港和广州发生的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922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领导的。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成立总工会举行了总同盟罢工。2月7日北京政府调动军警镇压,制造“二七惨案”。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牺牲。 【考点】反帝反封建革命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7. 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C )。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国家社会党

C.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解析】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1)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2)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3)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4)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醒狮派、国家主义派);(5)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再造派)。 【考点】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8.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B )。 A.红十五军团 B.红一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解析】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由于博古、李德采取消极防御方针,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开始震惊中外的长征。长征的帷幕是由红六军团西征拉开的。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由江西出发,开始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至此,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

【考点】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9.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是(C )。 A.九一八亊变 B.—·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解析】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其侵略野心并没有的到满足,又开始向中国华北地区渗透。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即“华北事变”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亊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B.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 上海 闸北的国民党第 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 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D.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考点】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0. 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A )。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张自忠

D.戴安澜

【解析】A.1937年在凇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B.在北平南苑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C.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D.1942年,中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牺牲。 【考点】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1. 1940年,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D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A.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B.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0师在雁门关一带设伏取得胜利;C.1937年10月第129 师成功袭击代县阳明堡飞机场。D.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105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考点】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12. 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B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解析】重庆谈判: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携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进行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考点】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13.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A)。 A.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B.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解析】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国性内战。 【考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4. 台湾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暴政而举行“二二八”起义的时间是(C )。 A.1945年 B.1946年

答:(1)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学生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2)意义: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答:规定了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各种成分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的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 10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答:(1)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和相互制约。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列强经过协商,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

(2)最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其不敢为所欲为的瓜分中国。这一点连侵略者也承认。 32.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一个启示,经济落后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33. 新中国成立初级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及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答:(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2)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的原因

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抓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第二,从当时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

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10月自考近代真题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10月自考近代真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1705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