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课后作业
目录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论 ............................................................................................................................................ - 2 -
1. 谈谈你对劳动关系的含义和性质的理解 ................................................................................................. - 2 - 2. 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各种根源 ..................................................................... - 2 - 3. 结合本章内容,解释冲突产生的各种根源对冲突的影响 ..................................................................... - 2 - 4. 举例说明劳动关系中冲突变化的影响因素 ............................................................................................. - 2 - 5. 试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 - 2 -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 - 2 -
1. 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 - 2 - 2. 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简史,你能得出哪些规律 ..................................................................................... - 3 - 第四章 管理方 ........................................................................................................................................................ - 3 -
1. 谁是管理方 ................................................................................................................................................ - 3 - 2. 举例说明雇主协会的作用与类型 ............................................................................................................. - 3 - 3. 试举例说明几种管理模式......................................................................................................................... - 3 - 4. 试比较工作生活质量计划与雇员参与计划的异同 ................................................................................. - 3 - 第五章 工会 ............................................................................................................................................................ - 3 -
1. 简述工会的结构分类和职能分类 ............................................................................................................. - 4 - 2. 分析组建工会的原因 ................................................................................................................................ - 4 - 3. 施坎隆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 - 4 - 4. 比较分析劳资合作的不同方式 ................................................................................................................. - 4 - 第六章 政府 ............................................................................................................................................................ - 4 - 1. 说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 - 4 - 2. 说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 ......................................................................................................... - 4 - 第九章 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 5 - 1. 员工参与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 - 5 - 2. 举例说明企业中员工参与的限制 ............................................................................................................. - 5 - 3. 员工参与管理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分为哪几类 ................................................................................. - 5 - 4. 试分析员工参与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 - 5 - 5. 请分别描述员工参与管理的七种形式 ..................................................................................................... - 5 - 第十章 惩处与申诉 ................................................................................................................................................ - 6 -
1. 如何对员工实施惩处 ................................................................................................................................ - 6 - 2. 对员工实施惩处的事实包括哪些 ............................................................................................................. - 6 - 3. 阐述热炉规则与渐进性惩处的运用 ......................................................................................................... - 6 - 4. 试述申诉的程序 ........................................................................................................................................ - 6 - 5. 申诉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 6 - 6. 企业内部申述制度化有什么意义 ............................................................................................................. - 6 - 第十一章 集体谈判和罢工 .................................................................................................................................... - 6 -
1. 试述集体谈判的概念、目的和作用 ......................................................................................................... - 6 - 2. 试述行使罢工权的条件,以及法律规定罢工权的意义 ......................................................................... - 6 - 第十三章 三方协商机制 ........................................................................................................................................ - 7 -
1. 什么是三方协商机制,它具有哪些特点 ................................................................................................. - 7 - 2. 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是什么 ..................................................................................................................... - 7 - 3. 政府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作用有哪些 ..................................................................................................... - 7 - 4. 为什么说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动组织的基本原则 ..................................................................................... - 7 -
5. 试述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及其职能 ......................................................................................................... - 7 -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论
1.谈谈你对劳动关系的含义和性质的理解
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2.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各种根源
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合作的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即“被迫”和“获得满足”,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想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获得满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3)管理方也努力是雇员获得满足。
冲突,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是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包括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三方面决定;后者是指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属性造成的冲突,冲突的背景根源有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平等以及工作本身的属性几方面决定。 3.结合本章内容,解释冲突产生的各种根源对冲突的影响
略
4.举例说明劳动关系中冲突变化的影响因素 略
5.试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1)法律的平等性 (2)经济的依赖性 (3)管理的从属性 (4)权益的冲突性 (5)实力的差异性 (6)冲突的影响性 (7)互动的复杂性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1.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成熟时期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经过前几个时期劳动关系的发展,政府不但认识到了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性,而且调整手段也已经相当完备,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水平随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
- 2 -
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比较完备。
(2)在政府立法、服务体系的干预下,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因此总体上来看,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
(3)经过长期的发展,“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相当完善,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2.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简史,你能得出哪些规律
劳动关系的发展的两条规律:
(1)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各种劳动关系的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受这些背景因素变化影响的。
(2)劳动关系从整体上讲,是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向合作,从无序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逐步加强,管理方和雇员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通过协商合作获得利益,产业民主化得以不断推进。
第四章 管理方
1.谁是管理方
管理方是指在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下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从广义角度看,管理方不仅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有以下几个要点: (1)管理方具有职权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3)职权自上而下逐级授予
2.举例说明雇主协会的作用与类型
作用:
(1)参与谈判;(2)解决纠纷;(3)提供帮助和建议;(4)代表和维护 类型:
(1)在地区协会基础上组成的全国性雇主联合会 (2)由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产业全国协会 (3)由同一地区协会组成的地区协会 3.试举例说明几种管理模式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集权/宽容管理模式——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自主/合作管理模式——自主性组织设计;雇员参与计划;人事与就业政策
4.试比较工作生活质量计划与雇员参与计划的异同
异:工作生活质量假话的核心是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自主性工作团队。雇员参与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如果劳资双方不再是两个对立的实体,那么工人的工作会更有效。主要包括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等形式。
同:都是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两种实现方式,都给予了员工更多的决定权,自主性大大增加。 5.借鉴国外经验,说明在我国雇员参与管理的途径与形式 略
第五章 工会
- 3 -
1.简述工会的结构分类和职能分类 结构分类:
(1)职业工会。是将某种具有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2)行业工会。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职业。
(3)总工会。组织原则是对会员招募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行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行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正。 职能分类:
(1)工联工会。这类工会的唯一目标是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利益
(2)福利工会。这类工会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益,而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3)政治工会。这类工会认为工会差别是社会政治差别的一种体现,主张通过政治结盟或法律规范来维护会员利益。 2.分析组建工会的原因
基于工作和工作条件的解释:(1)疏远理论;(2)忧患意识理论——对工作安全的需要 基于雇员背景和需求的解释:雇员以前的工会经历,雇员特征背景等会决定对工会的态度。 3.施坎隆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内容:利用员工和管理方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进展的劳资合作计划,包括工资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例、与降低成本相联系的奖金、生产委员会和审查文员会四个方面。
特点:有效的员工参与是该计划最突出的特征,它强调参与性的管理哲学,让每个员工明白个人薪酬的增加是建立在彼此坦诚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并将企业的薪酬激励与员工的建议系统结合在一起,鼓励员工向企业提出提高生产力的建议。 4.比较分析劳资合作的不同方式 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集体收益分享计划
第六章 政府
1.说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中的第三方,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
(2)政府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
(3)政府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2.说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 (1)劳动基本权利的保护着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5)公共部门的雇用者 3——6 略
- 4 -
第九章 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1.员工参与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可以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可将民主的生活方式延伸到产业领域及工作场所; (3)可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4)可以提高员工忠诚度、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 2.举例说明企业中员工参与的限制 略
3.员工参与管理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分为哪几类 根据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划分: (1)被迫参与和自愿参与 (2)正式参与和非正式参与
(3)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根据员工参与度划分:
(1)无参与 (2)共同磋商 (3)联合或共同决策 (4)员工完全控制 根据员工参与决策的内容划分:
(1)工作层面的参与 (2)管理层面的参与 (3)企业层面的参与 4.试分析员工参与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有效的沟通可以发挥一下作用:
(1)沟通可以引发员工的意见、力量和奋发精神,改善管理方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减少冲突; (2)沟通是体现和实现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沟通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士气。 5.请分别描述员工参与管理的七种形式
(1)员工持股计划(ESOP) ESOP在西方被看成是一项员工福利计划,员工获得的股票是福利的一部分。从资本意义上说,ESOP使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实践证明,ESOP能够激励员工更努力、更主动地工作。
(2)质量圈 质量圈的理论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一般是由共同生产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员工自愿组成的工作小组。一个质量圈通常由8—10人组成,他们定期会面,探讨问题成因,提出解决建议,实施纠正措施,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3)共同协商 所谓共同协商,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他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4)建议方案 建议方案为雇员提供了参与到提高企业效益的努力中的一个手段。成功的建议方案的基础是,企业制定提交和评估各种点子并激励有贡献人员的正式程序,以及有效地向雇员解释任人唯贤而不使他们感到挫折的体系。
(5)职工代表大会 即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是员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由民主选举的员工代表组成。
(6)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发展的产物,是指由员工民主选举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代表员工参与决策、监督的制度。
(7)厂务公开制度 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力推行的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 5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劳动关系课后作业——人大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