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苔痕上阶绿, 。 (《陋室铭》) ②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 ③出淤泥而不染, 。 (《爱莲说》) ④自李唐来, 。 (《爱莲说》) ⑤ ,阴阳割昏晓。 (《望岳》) ⑥ ,犹得备晨炊。 (2)默写杜甫《春望》的后四句。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在自然中,和风细雨的温文耳雅,草长莺飞的鸟语花香,五彩蝴蝶的翩跹起舞,都谱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海中,我找到了那份和谐。燕子对鸣,细雨双归,传递出和谐的音符。曾经的隐者,归隐于沉稳而寂liáo的深山,顿悟出世间的深意。在夕阳中,我找到了那份和谐。眺望山那头,夕阳仿佛迟暮的老人,散发出最后一抹光芒。草儿不忍它的离别,摇曳着柔弱的枝叶。生灵们伴着这抹辉煌飞回自己的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翩跹( ) 眺( )望 寂liáo(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和谐”中“谐”字,查字典应查部首 。“摇曳”的意思是 (2分) (4)将文中画线的句补写完整,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 (2分)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的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中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 ”,其本人被后世尊为“ ”。
(2)《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请你写出出自本散文集的另一篇文章 。
4.安庆市正在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这对广大安庆市民来说是一个事关生活质量的福音。为此,某班级准备就这一社会热点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调查探究】
【小题1】为了调查探究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下表是你们班的理化实践小组从安庆市环保局获取的一组数据,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数据,得出城市空气质量与空气成分之间关系的一条结论。(3分) 日 期[来源学科网ZXXK] 二氧化硫含量 二氧化氮含量 固体颗粒物含量 空气质量 2014/1/22 2014/1/20 2014/1/19 0.024 0.032 0.051 0.044 0.066 0.070 0.123 0.275 0.364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你的结论: 主席台正前方悬挂着“安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的横幅,观众席上来自全市的干部群众认真聆听着会议,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②大会提出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造天蓝水清的安庆市。③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倾力打造美丽安庆,安庆市将用五年左右时间,通过推进系列重大攻坚工程和有力的创建措施,到2017年底,基本达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26项指标要求,真正实现全市人民期盼的城市基础设施健全、环境质量良好、市容洁净优美、生活舒适便捷的美好愿景。
【小题2】以上材料是你们班级的校园小记者采写的一则新闻报道,请你给这则报道拟写一个标题。(3分)
【小题3】这则报道的第②句是一个病句,请你加以修改。(2分)
【小题4】为了积极参与安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你们班成立了一个环保志愿者社团组织,有人给这个组织设计了一个寓意鲜明的徽标,请你审阅左边这个徽标,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徽标及其寓意。(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芦花荡(17分)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5.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什么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6
分)
6.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4分)
7.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3分)
8.“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
(二)失母(22天)
席慕蓉
①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 吗? ”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 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迟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 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 ”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 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9.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分)
10.从记叙的顺序看 ,第④段是,其作用是 。(4分) 11..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4分)
?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2) (3) 12.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依恋。 B.“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 C.“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D.“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13.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6分)
(三)(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5分)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而不作 ..15.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6.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7.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写作(55分)
18.“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四、卷面书写(5分)
黄岗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参考答案
一、1.(1)①草色入帘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濯清涟而不妖。④世人甚爱牡丹。⑤造化钟神秀。⑥阴阳割昏晓。(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 xiān (2) tiào (3)寥 (2)温文耳雅 温文尔雅 (3) 讠(言)旁 晃荡,飘荡,摇荡。(4)示例:一曲和谐的乐章
3.(1)诗史,诗圣。(2)《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1)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固体颗粒物含量越低,空气质量越好;反之,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2)示例:提规划,展美景,安庆市召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动员大会。(意思对,语言简洁)。(3)大会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造天蓝水清的安庆的规划。(4) 徽标上方是一片绿叶,下方是一只张开的手掌,这只手掌将这片绿叶小心谨慎的托护着。徽标的寓意是:人人伸出一只关爱的手,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二、(一)5.“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6.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7.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8.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二)9.排比,其作用是突出强调了“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丈夫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噩耗,增强了语势。10.插叙 补充交代了前一天“我”和母亲道别时她一切如常,强调事发突然;为下文 “我”自责、悲伤、不能自持失声痛哭做铺垫。11.(2)今年五月,我失去了母亲回不了原来的家。(3)五月以后,我在母亲的墓前遥想、追寻。12.D.13.内容上:①母亲去世了,我永远失去了她,失去了我的精神寄托。②母亲远离深爱的故乡,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③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形式上:①连词“而”是对上文的语义的转折。②“多远多远”是重叠,强调回故乡之路的漫长遥远。③疑问句式的运用(或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对故乡的向往与追寻。④语言风格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三) 14.(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 (5)指害人的事 15.(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6.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7.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 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 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三) 14.(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 (5)指害人的事 15.(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6.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7.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 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 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