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识自我的心理健康说课稿 独特的我说课稿
《独特的我》说课稿
大家好,我执教的是心理健康课《独特的我》。下面我来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说说学情及目标、重难点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方面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容易受外界客观化影响,两方面时常会发生冲突。如果在这两方面不能找到一个平衡,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自傲或自卑等心理问题。这样看来,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积极地评价自我,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特点,学会悦纳自己。 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独特的我》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多种途径。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游戏体验、心理探索、团体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自我悦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能欣赏自己、接受自己,为独特的我感到自豪。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五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初步预设了本课教法:
(1)情境创设法。创设QQ聊天室的情境,打造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引导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2)以生为本的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去思维、去讨论、去探究,体验认识自己的喜悦,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自省法: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刻地剖析自己,达成自我认知。 下面简要地说一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大风吹游戏。
教师根据外貌特点发出高鼻梁、扎马尾、瓜子脸、双眼皮四种口令,在这方面有鲜明特点的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由游戏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顺势由外貌过渡到爱好、习惯、性格,探指到内心的“自我”。】
活动二:从经历的事情认识自己。 根据学生喜欢的网络的方式,让学生作为网友来讨论自己。从经历过的具体的事情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设计意图:以网络的形式很容易引出大家的话题,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谈自己。】 活动三: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在学生谈自己经历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谈谈他们眼中对该生的印象,教师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评价他人。并且开展网民大采访,让每一个同学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设计意图:在活动二的铺垫上,再进一步让学生走出自己,看看他人眼中的自己,从面逐渐全面的认识自我。】 活动四:自画像。
在音乐中,学生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剖析自我,进一步认识自己,用图案来代表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深层次的剖析自己,把自己眼中的自己与他人眼中的自己,做一个正确的整合。】
活动五:在诗歌中升华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体验,学生对自己有了初步全面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悦纳自己,这份悦纳之情能在诗歌中宣泄出来。】
希望通过我的设计及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自我评价,实现自我悦纳,自我欣赏,使生命之花缤纷绽放。
爱上成长的烦恼
《爱上成长的烦恼》设计思路
主题背景: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倾向于用理想的目光看待问题,情绪起落变化较大等特点,少年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不好处理的、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烦恼)不应被忽视,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少年儿童解决了就成长了,不解决还会出现新问题,甚至大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或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日渐活跃,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诸多新的心理冲突以及烦恼等许多不良情绪,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心理辅导。这一阶段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烦恼,积极地应对心理冲突,以及提升其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处理自身和他人烦恼的过程中,认识到适当的烦恼能促进我们成长,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成长中的烦恼,以健康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
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活动目标:
1、用科学的观点对待烦恼,发掘烦恼的积极意义,促进自我成长。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
的人。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正确认识烦恼,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烦恼。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活动形式:
心理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讨论沟通等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倾诉卡片、心情树、心理小品、 心情树叶等
活动年级: 五年级 活动过程:
一、一个常用的心理小游戏:“大风吹”旨在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看烦恼、说烦恼、写烦恼
1、观看校园采访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周围很多人都有烦恼。目的在于让学生敢说,甚至连
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敢于透露。
2、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自己最近感到最不愉快的事。
3、书写烦恼,这个环节既为以后解决提供了素材,同时把自己的烦恼一条条写下来也是一
个宣泄的过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讨论交流自己平时遇到烦恼都是怎么做的? 2、观看心理小品,感受“换个角度想”的好处:
四、小组解决烦恼
这是一个交流分享领悟阶段。在这里,同学们感受到分享方法的成功与喜悦。教师鼓励性的结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在活动中教师也能切实地体验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发情
感共鸣。
五、总结,书写“爱上”
选择心情树叶,并写上一句激励自己的话语。烦恼解决后,学生对待烦恼的情感由讨厌到喜欢,这时板书“爱上”,使学生今后再次遇到烦恼,不会老是纠结,而是正确对待,想办法解
决。
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
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想象让我们更聪明课后说课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而四五年级正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期”, 这时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他能够在面对问题时,遵循逻辑法则推理思维,但此推理思维能力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因此,注重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对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左右半脑的协调合作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觉得在这节课上,我基本上把握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质。能够创设一种真诚、民主、合作的人际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课堂上学生兴趣很浓,参与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在浅显易懂、富有意义的活动中深受启迪,懂得了想象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明白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暖身活动环节,想象力训练环节,发明家俱乐部这三个环节比较成功,做到了知、情、行的统一。
1、暖身活动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让本节课能顺利上下来,我设计的暖身环节是让学生做一个平时喜欢玩的游戏,不过形式上有了变化,没有绳子,只在我的口号中以及音乐的渲染中,让学生模仿拔河比赛全过程,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情绪高涨,台上台下一片欢乐,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使学生很快进入与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课后同学们纷纷围住我,告诉我说,老师我们从来不知道拔河比赛还能够这样玩,而且没有绳子也是这样的激烈与精彩,太有趣了;哎,老师你太有创意了,竟然想到了这么个游戏给我们玩;老师我们可以在操场上再做一做这个游戏,教室场地太有限了,只够一个组的同学做,我们还没有临到呢……看着孩子开心的笑脸,听着孩子对这个游戏的津津乐道,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太有才了,竟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好游戏,关键是孩子们喜欢的好游戏。所以在后面的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8个同学会表演得这么精彩,这么惟妙惟肖呢?学生马上就找到了观点,从而水到渠成轻松引入课题。
2、想象力训练环节:要想课上得成功,教师必须像磁石一样,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深深吸引学生的心。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我主要是通过“眼、耳、手、心”不同的感觉通道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为训练,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先让学生通过视觉刺激,给学生一个“圆”的图形,让学生把产生的无限的联想用开火车的方式一个组一个组地轮流进行,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脱口而出,答案也是形色不一。如有想象到的有关玩的球类,这里有一个组同学竟然说的都是球;吃的方面,水果或饼干;甚至有的同学还观察到了教室里摆放的闹钟,桌子上用的双面胶之类的物体,实在是令我佩
服。如果说这是一个意外之惊喜的话,接下来的用火柴摆图形环节锻炼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更是再次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小小的五根火柴在孩子们的手中竟然想象成了一个个图形,一个个汉字,有的同学还创意地摆出了一个书架,再寥寥几笔就摆出了一个可爱的小人;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紧跟其后的音乐想象更是令我大跌眼镜。首先让同学们通过听觉刺激,听一段活泼幽默的音乐,并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备课的时候我还担心孩子们能够想象到什么,会不会无话可说呢?没想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有的想象到了在台上演出的小天鹅舞,虽然是个男生可是幽默搞笑的动作还真是和音乐中的情境相似;而有的同学则想象到了几个小朋友在田野中嬉戏的情景……孩子们太棒了。从而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想象的魅力,使学生的想象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情趣盎然,智慧的火花时常在课堂中闪现,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高举小手,连平时被认为差生的学生也说出了精彩的答案,真的令人感动。看来,每个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看我们的老师有没有能力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
3、发明家俱乐部环节。俗话说得好,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所以我采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学习方式体现活动性,引导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你们都有哪些创意的好点子呢。此处运用绘画技术,小组共同活动设计出小组的新发明。这里再一次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每个小组都七嘴八舌,各显神通,在纸上发明了一件件富有创意有利于我们生活水平的作品。如有的小组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带上了眼镜就发明了多功能眼镜,还有会飞的鞋,神奇的笔……孩子们的介绍更是出色,语言流畅,清晰地说明了该产品的用途,功能以及价格。而我也被学生的创造热情所感染,于是我就利用上课在黑板上画的圆也创新地画上那么几笔就成了一个大大的奖杯,当然这几个组的同学都荣幸地获得了2012年五年级四班诺贝尔最具创新奖。这一环节真正体现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想象在这环节中展翅高飞。至此为本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良好想象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训练就能获得良好的想象品质,若能将训练延伸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则会更好地发挥训练的作用。
《分享快乐》说课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分享行为的发展,对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分享快乐》这节课正是通过把自己的情感、经历与他人分享,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增进交流和沟通,改善同伴关系,帮助学生体会到人际分享的必要和快乐。 【学情分析】
如果学生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则能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和年龄相关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分享的意义,因此,让学生体会分享快乐的心理愉悦就显得十分必要。
【活动目标】
1、体会分享的欢乐,学会分享欢乐。
2、通过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增强彼此间的感情。 3、培养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历程是感知—活动参与—体验—感悟—内化。依据这样的心路历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分享快乐的心理愉悦;难点是如何由心灵的感悟内化为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的行为。 【活动策略】
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线,将活动体验、心灵沟通、行为训练等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六一儿童节的照片、视频或日记
教师准备课件、快乐树、乐事分享卡(绿叶)、快乐心语卡(红心) 【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要起到检测、激励和使学生发展的作用。依据学科性质,本节课主要突出激励和使学生发展的作用,通过观察学生的体验效果和分享行为,评定目标在各个活动中的达成情况。 【活动过程】
活动一:暖身游戏,快乐起航
1、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大家可以随意结合,玩自己最喜欢玩的课间小游戏。时间是1分钟,好,开始。(课件播放音乐) 2、学生自由结合玩游戏。
3、说一说:游戏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4、学生交流。
5、小结:刚才同学们玩的很开心,很快乐,老师也过了一把瘾,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让我们高兴、快乐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快乐,让快乐伴随我们起航。(板书: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增进身心健康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在自由游戏中,学生身心放松,体验到了同伴交流的愉悦。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拉开分享快乐的序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绪。 活动二:多彩六一,快乐相伴
1、快乐不仅仅藏在游戏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快乐总是陪伴左右,还记得刚过去不久的六一儿童节嘛?这个儿童节你是怎么过的?有哪些快乐的事?先想一想,跟小组里同伴说一说。 2、学生小组交流。
3、刚才老师走进各个小组,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六一,现在让我们行动起来,用你喜欢的方式跟大家一起把快乐分享吧!
4、学生通过借助照片、录像、日记等进行展示,有的同学参加了演出,现场进行乐器、舞蹈等展示。
5、师补充学校六一活动的快乐瞬间和快乐红色行录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小学生认识自我的心理健康说课稿 独特的我说课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