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标题树立六大理念,明确六大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职
能作用
树立六大理念,明确六大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南京市审计局 王国钧 (2015/8/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在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定位和职责,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要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统一思想,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一、 牢固树立审计为民的理念,明确为谁审计的问题
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明确为谁审计的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审计是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安排,是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审计为民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在各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一
是在审计的项目计划的制定上,必须坚持问审于民,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二是在审计项目的实施上,必须要依法审计,充分保障被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必须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的审计评价标准;必须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必须以完善民生保障制度,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为关键点。三是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认真做好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管理提供审计信息资料。同时,以执政为民的决心和勇气,认真抓好审计整改建议的落实工作,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二、 牢固树立审计全覆盖的理念,明确审计的职责定位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全覆盖理念其实质就是审计监督无盲区、无死角,只要是公字号的,国字号的资金、资产、资源以及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都要接受审计监督。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国家审计机关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审计机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责所在,对于摸清基数、查清底数,激活存量财政资金,揭露深层次违规问题和促进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全覆盖理念是对过去审计领域的拓展,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的职责和新的定位。我们必须明确这个问题,才能在审计工作的理念、思路和谋划等方面,真正体现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同时,要深刻理解“全覆盖”深刻内涵和实践意义。国家提出的“全覆盖”,是“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不是蜻蜓点水、眉毛胡子一把抓、踏西瓜皮式的、哗众取宠的“全覆盖”。首先,全覆盖既要注重横向的覆盖,还要注重纵向的深入,不能因为要实现全覆盖,不注重质量,增加审计的风险,甚至客观上造成为违法违规“打掩护”情况的发生。其次,全覆盖既要有面上的发动,还要有点上的主攻。现代审计已经进入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阶段,在对全覆盖对象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要突出把握问题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把握审计的主要矛盾,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把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刀口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解决了重点领域的问题,就可以采取,威慑警示等方式,使其他领域自查自纠,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的。在明确当前的主攻方向时,要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要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
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俭朴政府建设。第三,全覆盖既要有全面的出击,也要有进程的计划。全面的出击是要彰显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威势,主要体现在通过宣传、指导的手段,提高审计的威慑力和指导力上。为此,要做好法治宣传、审计指导以及促进被审计单位各项内控制度的完善等工作。而进程的计划是要体现审计全覆盖的策略,体现在审计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要在全面出击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开展审计,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开展审计,要根据党政领导的需求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安排开展审计,要根据审计风险评估情况来开展审计。第四,全覆盖既要有宣传的效应,也要有实际的效果。对审计监督全覆盖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审计对象人人皆知“有权必要责,用权受监督”的基本规矩,从而激发其廉洁自律、用权为民的内动力。同时,要通过审计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揭露矛盾、勇于完善机制,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实现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三、 牢固树立审计一体化的理念,明确审计的组织方式问题
一般认为“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
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一项措施。在当前树立审计工作一体化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发挥审计的最大效应。审计工作一体化是把审计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谋划审计的发展,实现审计的总体策略和工作目标。在审计实践中,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紧紧围绕“发展、改革、法治、反腐”,站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部署各项工作,这是审计工作一体化的出发点。刘家义审计长要求我们,“要突破狭隘的行业审计观、项目审计观、区域审计观,切实树立科学的国家审计观。在审计内容和范围上,形成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审计一体化,境内与境外审计一体化。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形成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一体化,审计一线作业与后台数据分析一体化,审计业务操作与理论研究一体化。在审计作用发挥上,形成查处问题与促进发展、分析原因与推进改革、促进整改与推动问责一体化,惩治腐败与促进廉政、揭示风险与维护安全、促进公平正义与推进民主法治一体化”。并要“努力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单纯的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单纯的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单纯的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
在年初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审计长还提出要“努力实现审计指挥一体化、审计数据一体化、审计业务一体化、审计模式一体化和审计保障一体化”。可见,重视“审计一体化”是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审计机关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如何实现审计一体化?我认为,首先要增强大局意识,克服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各自为政的问题,强化统一指挥协调,打破专业界限,减少管理的层级。其次增强规划意识,克服无序混乱的问题。要加强审计的总体谋划,合理分解审计任务,有效解决审计的重点难题,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理解自己在总体审计战略中的定位和具体任务,并为完成任务而不懈的能力。要制定审计的多目标计划,合理确定关注的重点。如对于一次进点,多个结果运用的问题,就必须要事先,确定多次报告的不同关注点和法定的审计程序,避免关注不足和未履行程序的问题。第三,要增强协同意识,有效解决工作拖拉、虎头蛇尾、不相衔接的问题。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协同性,各部分按照规定的要点和时限,完成相应的动作,所以,各部分必须要注重工作的协调和步调的一致,并扎扎实实完成审计计划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四、 牢固树立审计法治的理念,明确如何审计的问题
如何审计的问题也是当前审计机关必须要切实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依法审计,依法开展各项审计活动,这是审计部门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首先,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监督权时,必须坚持行政法治原则,做到不仅实体合法,而且程序合法。要依法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依法开展现场审计核查和调查取证工作,依法公开审计报告和结果报告,依法办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各项事宜,等等。这里重点要加大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默示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法律虽然赋予行政机关以自由裁量权,但这种决定必须符合法律精神和公平正义原则。为了防止这一权力的滥用,我们必须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在审计过程中,特别是工程审计过程中,对于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的审计部门,要把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贯彻在各项工作的始终。对审计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依法解决,不能凭主观意志。
对被审计对象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活动,要遵循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公平正义思维、权力制约思维的基本原则,依法判断、评估和处理。同时,正确处理好法治和改革的关系。正如审计长所说的那样,“审计中,要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看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既不能以现在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对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乱作为、假作为、不作为等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对突破原有制度和规定的创新举措或应变措施,只要符合改革方向,有利于科学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利长远,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绩效、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利于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化解矛盾、防范风险,就要予以支持,并促进总结完善,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定;对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中出现的一般性不规范行为和工作失误,要从促进提高规范的角度,及时予以提示提醒,促进改进完善;对审计中发现不适应甚至阻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制度规章、体制机制,要主动揭示反映,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五、 牢固树立审计信息化的理念,明确审计目标的实现路径问题
当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要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满足审计需求,必须提高审计的效率。而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路径。明确路径问题,有利于审计系统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组织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为此,要加强审计系统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科学合理的构建审计基本信息库、技术标准库和来自各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数据库,逐步建立完善审计案例库。要推动建立各项大数据的法律制度,实现各被审计对象的数据开放和流动。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大开发力度,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包括计算机系统审计水平),提高数据挖掘水平和分析研判的能力,不断增强对被审计对象经济现象之间及其内部的关联性的认识。构建与“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异常数据核查机制和追踪制度。
六、 牢固树立队伍建设的理念,明确审计工作的根本保障问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审计铁军队伍,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严管理,决不松懈。要在审计点建立临时支部或党小组,切
实做好外出审计党员的学习和管理工作。要建立审计风险防控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造就出一批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精审计、懂法律、通政策、善沟通、会分析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输入标题树立六大理念,明确六大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